网站首页
08.09.2016 19:43
本文来源: 气象
中国气象报记者崔国辉 通讯员苏京志报道 为顺利完成第33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与研究任务,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系统(极地气象)研究所于9月1日开始对第33次中国南极科考队有关人员进行气象科学考察与研究培训。培训旨在使参加南极考察队气象科学考察与研究的队员掌握南极气象和大气成分观测的各种技能,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了解有关海洋、极地气象的国家战略。
此次培训的主讲老师有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南极考察越冬队员、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气象方向的研究员和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的研究员,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研究人员。气候系统(极地气象)研究所副所长李建研究员介绍了本次培训的目的和分工,同时对考察研究工作提出了要求。
培训持续两周,将围绕南极大气科学考察和全球变化研究进展、长城站和中山站基本情况、南极越冬生活、南极气象业务考察的意义、南极气象观测和大气成分观测有关规范以及软硬件使用方法等展开,同时安排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学习,使参加培训的人员能熟练掌握南极气象和大气成分观测的各种技能,掌握南极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日常操作和维护维修。培训结束后将进行结业考试。
据介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每年都会组织南极考察队气象科学考察与研究培训。参加本次培训的有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正式预选越冬队员、甘肃省气象局柴晓峰和山东省气象局赵勇,以及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候选队员、湖北省气象局李鑫。他们将承担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的气象及大气成分观测和考察任务。第33次南极科考预计将于10月底至11月初出发。
本文来源: 气象
08.09.2016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