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13.02.2017  10:34

  中国气象报记者贾静淅 叶芳璐 通讯员徐辉报道 2月3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2016年,全国气象部门共清理144类900种气象服务“僵尸”产品。这是气象部门推动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加快“去库存”、提升气象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

  在气象服务领域,随着用户需求、服务方式的变化,此前一些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产品已少有“用武”之地,存在服务对象不明确、内容缺乏针对性、效益不高的情况,被形象地称为“僵尸”产品。

  为减少此类无效、低端和重复的气象服务产品供给,中国气象局从2016年开始组织开展气象服务产品梳理工作,摸清底数、列出清单,重点对“僵尸”产品进行清理。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共144类900种气象服务“僵尸”产品已“下架”。

  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决策气象服务手机彩信报此前已运行6年有余。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手机彩信传播形式日渐衰微,其作用越来越有限。在去年的清理“僵尸”产品行动中,这一“元老级”气象服务产品正式退出生产线。

  清理“僵尸”产品后,相应的气象服务不打“折扣”,且更高效。由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开发的手机决策气象服务客户端,目前已正式业务化运行。“其服务内容不仅完全覆盖了此前决策气象服务手机彩信报的内容,而且更全面、更精细,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该中心业务科技处工程师张礼春说。

  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郭文利认为,清理“僵尸”产品不仅改善了气象服务供给侧,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业务服务人员的精力配置。“例如,我们可将更多精力投入在研发精细化、格点化的指数预报上,将现有的服务产品做精、做优。”去年,北京市气象局共清理包括“钓鱼指数预报”等在内的20余种“僵尸”产品。

  据悉,以清理气象服务“僵尸”产品为契机,气象部门将逐步建立以服务效益为评判标准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