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国气象报记者薛志华 余亚庆 通讯员李新泉 于文超
上图为5月5日,气象部门组织人员在火场周围进行火箭增雨作业,与飞机增雨作业形成密切配合。图/于文超
5月2日12时15分,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发生大火,火场面积逾1.15万公顷,威胁3万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危急时刻,来自武警森林部队和林业扑火队的9000多名勇士向火而行,经过3天3夜全力扑救,到5日12时,将外围明火全面扑灭,扑火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从火灾发生到扑救各环节,天气影响至关重要。在这场扑火战役中,在9000余名扑火勇士背后,有一支气象保障队伍,充分利用气象监测、预报、人工影响天气等技术,以科技力量为决胜火线增加了有力的气象筹码。
2日10时54分,气象卫星监测到北大河林场出现火情。由于植被干枯,气温较高,加之风力较大且风向不定,火势迅速蔓延。虽经奋力扑救,但面积仍不断扩大。其间,自治区气象局不间断接收“风云”系列、“向日葵8号”、高分系列等11颗卫星传回的数据,动态监测火情。
林火仍在燃烧。在风力影响下,火苗蔓延速度加快,情况紧急!3日12时9分,自治区防火指挥部启动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一级响应。
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党志成随即签发命令,将森林草原防扑火气象服务应急响应等级提升为一级,这在内蒙古气象部门史上尚属首次。同日18时,中国气象局启动森林火灾气象服务四级应急响应命令,要求全力做好扑火救灾气象服务工作。
在自然降水与人工增雨作业的共同影响下,火场出现降雪,为扑火救灾工作增添了一臂之力。左图为5月6日,扑火人员在雪后分批有序撤离火线。图/新华社
2日晚,夜幕降临,火光映红天空,扑火工作仍在持续。参与扑火救灾服务保障的气象工作者彻夜无眠。
当天23时,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李彰俊和乌兰巴特尔坐镇气象台,组织力量完善最新火情监测、专项预报以及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信息,为后方应急指挥中心提供决策服务。
3日凌晨,带着3部便携式移动气象站,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局长娄玉贵来到火灾现场。很快,移动气象站被布设在现场应急指挥部和火场周边,提供现场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重要气象信息,为合理部署防扑火兵力提供参考。
危难时刻,八方来援。为尽可能提供精细化的监测数据,火场上游的海拉尔、满洲里以及黑龙江省加格达奇气象雷达24小时开机监测;中国气象局、自治区、盟市、旗县各级气象台站加强联动,在一环扣一环的逐级订正细化中,最新火情气象遥感监测实况、精细化天气实况及未来四天预报,持续送达扑火第一线。
利用气象科技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是扑火工作决胜火线的一大筹码。事实上,火灾发生伊始,内蒙古气象部门就已开始部署这项工作。
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杨志捷、人工影响天气与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杨文义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针对火场地形地貌复杂、持续高温、灭火难度大等情况,在各个火点分别组建气象服务分队,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在中国气象局及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呼伦贝尔市气象局采取了双机不同高度联合作业方案。
5日上午,有利“天机”终于到来。从10时43分开始,“新舟60”飞机、“运-12”飞机轮番上阵开展增雨作业,飞行里程约3500公里。地面作业同时与飞机作业密切配合。当日15时19分,市气象局投入20余名作业人员、4部增雨火箭在火场前线开展增雨作业,发射火箭弹169枚。
飞机和火箭联合增雨作业后,火场普降雨雪,部分地区甚至飘起鹅毛大雪。截至5日23时,现场移动气象站监测显示降雪量为48.5毫米,现场雪深达21厘米。
有效的增雨作业,对全线扑灭大火及后期的火场清理起到了重要作用。5日,国务院联合工作组与毕拉河前线扑火指挥部联合召开会议,对气象部门的服务工作给予肯定,并表示感谢。
6日13时40分,扑火指挥部发布命令:在确保人员安全、火场“无烟、无火、无气”的情况下,山上所有扑救人员,包括留守人员全部陆续撤离。“人工增雨立了大功!”离开前,前线扑火人员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