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大地久旱 气象助力降下“及时雨”
——赤峰市气象部门全力做好抗旱减灾气象服务纪实
受入春以来降水持续偏少的影响,有着玉龙之称的内蒙古赤峰市墒情不断下滑,旱情形势严峻。5月21~22日,终于迎来降雨过程,气象部门预报准确,昼夜奋战,积极开展人工增雨服务,旱情得到有效缓解。
久旱少雨 心急如焚 玉龙大地开始喊渴
“太旱了,家里的土地还没有种呢”喀喇沁旗他卜营子村民赵财站在家里的地头上一脸无奈。“眼看到小满了,能干埋的就干埋了,老天爷什么时候能给下点雨啊,再不下雨就只能撂荒了!”
严重的干旱让老百姓心急如焚。
据悉,今年的旱情较重,入春以来,赤峰地区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异常偏少、大风天气频繁,全市平均降水量为5.4毫米,达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截止5月中旬,全市旱地缺墒面积达到1454万亩,草场受旱面积达到4095.8万亩,有4.6万人口、5.6万余头(只)牲畜存在不同程度的临时饮水困难,干旱形势十分严峻。
精准预报 滚动发布 气象人忘我工作
旱情的严峻性对于赤峰市气象台的业务人员无需多言,因为气象干旱结论正是出自他们的手,与期盼老天爷下雨的普通老百姓苦苦等待相比,具有观云测雨能力的预报员们,却被现实给予更多折磨。
从今年3月入春以来,面对着每天更新数次的天气图,他们对海量数据进行着细致分析、反复思考、推理判断,满怀期待的寻找着可能下雨的蛛丝马迹……然而现实总是太残酷,“未来一段时间没雨”、“未来干旱继续发展……”久久地期待得到的是一次次的失落。
“要有降水!”5月13日,当他们如往常一样打开数值模式预报图的时候,预报员孙彤惊喜地喊道。“降水”二字瞬间打破了气象台会商室的长久以来的沉闷。 “变数降低、形势稳定”,预报员孙彤信心满满地向大家宣布。5月19号,预报员们喜出望外,马上全员行动,立即利用智能网格预报系统,综合分析大量监测预报资料,展开天气形势研判……2个小时后,便得出了“5月21日午后到22日下午,赤峰市将出现中到大雨,将明显缓解旱情”的结论。
21日中午,好雨如期而至,全市气象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及时发布预报,制作雨情信息。这天恰逢周日,预报员李博的妻子从300公里外乘坐4个半小时的大巴看望在市局挂训的丈夫。偏偏赶上李博值班,天气过程很难得,他的心思全在工作上,每个小时都要发布临近预报、雷达图,指导全市各单位开展增雨作业。中午,两人吃了一顿饭,李博送妻子返程,内心顿时感到一丝愧疚,叮嘱她带好伞,多穿点,别着凉。妻子没有怨言,她心里理解丈夫工作的重要性,知道丈夫对她的爱。她微笑着说“放心好了,你回去值班吧”,李博顿了顿,便走向了气象台的大楼,在楼二楼窗户,他默默看着渐渐消失在雨中的妻子,然后向会商室加快了脚步……
追云逐雨 立体作业 人影助力旱情缓解
风雨欲来,赤峰市气象部门全体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人员和作业人员枕戈待旦,誓要向天借水。20日,人影办主任刘伟早早便向赤峰民航航管处申报了作业计划。21日中午开始,人影中心全体作业人员到岗到位,飞机、火箭车、烟炉整装待发,一张由空中、地面联合组建的人工增雨网络全面拉开……
“飞行高度接近最佳作业云层,请再爬升300米!”人影作业人员曹景一对机组人员发出指令。在自然云已经降水或者近于降水的条件下,人工增雨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 “云水条件很好,请按照预定路线飞行作业!”
“赤峰军航批准作业,请你们开始火箭作业,作业时间3分钟”人影中心毕敬向作业人员发出指令。“火箭作业准备完毕,发射!”火箭作业须实时申请,作业时间短促,作业人员必须操作熟练又确保安全,才能顺利完成作业。
21日下午,随着雨区进入赤峰境内,1部增雨飞机,13部地面烟炉,27辆火箭作业车开展大范围流动人工增雨作业,昼夜不停,规模空前。
据统计,此次增雨过程,全市B-3857增雨飞机飞行3架次,共计飞行10小时23分,火箭增雨作业43点次,发射火箭弹176枚,地面燃烧炉作业15点次,燃烧烟条41根。在自然降雨和人工增雨的共同影响下,全市普降中到大雨,最大降水量达到41.6毫米。
敖汉旗从去年的8月25日到今年5月21日,已经连续268天没有出现过大于10毫米的有效降水,这场降雨可以说有效缓解了旱情,康家店村村民刘春艳:“这雨下得太好了,这是给老百姓下钱呢!”
一场期盼已久的降雨从北至南普降赤峰大地,这也是赤峰入春以来的第一次有效降水。赤峰市委书记毕力夫发来短信“谢谢气象局的同志们”,赤峰市长孟宪东发来短信“谢天谢地谢气象”,汪国森副市长亲自打电话过来,代赤峰市委书记、市长慰问全市气象部门。(时艳军 马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