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国气象报记者孙啸报道 7月12日以来,江苏中南部地区持续4至8天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沿江苏南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37-38℃。自7月15日起,省气象台持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7月18日,省气象局发布《重要天气报告——未来10天我省高温持续并增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住建、卫生部门提前做好防范,交通运输部门做好高温季节安全生产工作。7月20日,按照《江苏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规定,省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各成员单位和各地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立即进入四级应急响应状态。同日,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四级应急响应,加强值班值守,全力做好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工作。
高温天,地表温度急剧上升。7月19日,省交通气象台发布的路面温度临近预报显示,沿江、宁杭、宁常镇溧、宁通、宿淮盐、宁连等各大高速公路的路面温度将大于62℃,超速或超载易造成车辆爆胎等事故。省高速公路联网营运管理中心进一步加强路面排查工作,提醒司机注意行车安全。在“江苏气象”官方微博上,路面交通预警预报、路面实况温度等信息在第一时间发布,以便公众及时安排出行。
记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获知,截至7月20日21时10分,全省调度用电最高负荷为9832万千瓦,创历史新高。其中,泰州、常州市最高负荷均刷新历史最高负荷。“在收到气象部门的高温预报预警信息后,我们对今年的用电负荷做了一个初步测算。”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夏季高峰期间,常规气象条件下,江苏最高调度用电负荷将达9800万千瓦,同比增长522万千瓦,增长率为5.6%;极端气象条件下,全省最高调度用电负荷将达10200万千瓦,同比增长922万千瓦,增长率9.9%。”针对这一情况,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与电力公司的互联互通,密切关注气温情况,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省内夏季高峰时段发电机组稳发满发。
连续高温、降水少、日照足的天气,导致水产养殖的螃蟹摄食量减少甚至不摄食,体质普遍下降,对毒物和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部分管理不到位的蟹塘水质开始变坏,水体生态环境逐步变差,甚至还出现了螃蟹死亡现象。在南京市高淳区永胜圩狮树2814渔场的河蟹养殖示范塘,气象服务专家实地检测水温、光照,以及水体盐度与pH值,这些数据关系到河蟹生长和产量。气象服务专家通过与水产养殖技术人员、河蟹养殖大户的多次沟通,并结合监测实况、预报产品以及河蟹当前长势,计算出河蟹受高温危害程度,为养殖户调控水质、投饵喂食、蟹塘增氧提供了科学指导。
目前正是水稻的生长阶段,持续的高温会导致水稻物质消耗过快、根系活力下降、病虫威胁加重等,还会导致部分地区农田土壤水分出现亏缺。对此,省气象服务中心分析制作《农业及生态气象情报》,通过江苏农业科技服务手机客户端“农技耘”,发送给省作栽站、省植保站、省农委农业局等部门和各地农业种植大户。
为了给酷热的夏季增添一丝“清凉”,省气象服务中心于7月14日开通了晚霞预报产品,在微博上引起了网友的兴趣,纷纷晒出自己拍摄的晚霞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