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7月23日至29日,山西省全境出现大范围降雨,1579个雨量站出现降雨,累积降水量2.9至242.3毫米,有35县次降暴雨,105县次降大雨,其中,柳林、和顺、浮山3个县累积降水量达200毫米以上。全省平均降水量为85.9毫米,与常年同期(23.6毫米)偏多。
面对来势汹汹的强降雨,山西省气象部门快速响应,周密部署,积极应对全省大范围降水过程。
密切监测 及时预警 部门联防
“未来一周我省将出现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强降水主要集中在24至26日,其中25日夜间至26日,忻州以南、临汾长治以北的局部地区雨量可超过10毫米。”7月23日,山西省气象台发布重要气象信息。
24日10时25分,山西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当日,省防指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省气象局启动暴雨四级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期间,省气象局加强监测预报,每2小时报送雨情、水情,与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趋势预报,并派出专家组赴太原、晋中、吕梁现场指导预报服务工作。
25日,山西省气象局向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指专题汇报了最新雨情和未来一周全省天气预报,并提出重点灾害防御建议。省长楼阳生批示要求各地高度重视极端天气可能带来的灾害,切实做好防范工作,确保安全度汛。25日20时,省防指总指挥、副省长郭迎光主持召开防汛紧急会商会,要求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加强分析研判。
25日至26日,柳林出现大暴雨(113.3毫米),中阳等7个县(市)出现暴雨。26日6时,山西省气象局将暴雨应急响应提升为三级,忻州、太原、阳泉相继进入三级应急响应状态,吕梁、晋中、临汾、长治处于四级应急响应状态。省气象局与国土、住建、交通、安监、煤炭、教育、旅游等部门围绕防汛抗旱工作加强沟通,互通信息,及时报送险情、灾情,确保险情处置抢早。23日至29日,省气象局通过MAS、TC短信平台、邮箱、微信、传真、QQ,向运管局、高管局、海事局、铁路局、农业厅、汾河一坝、太原市政、晋能电力等部门和单位发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暴雨预警、强对流预警、重要气象信息,第一时间为各部门防汛调度工作提供气象信息。
24日至30日,省气象局通过省市县三级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发布预警信息1049条,其中包括:雷电预警506条,暴雨预警365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89条,内涝预警21条,大雾预警19条,道路交通安全预警5条,强对流预警4条,大风预警2条。省气象局还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报送《重要气象报告》、决策材料和雨情实况,向省政府决策人员发送天气要情22条。同时,气象部门通过电视、手机等向社会公众发布汛情、雨情信息。
“省防指科学指挥,各部门协同配合,全省防汛形势整体平稳,无人员伤亡,防汛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7月28日,省长楼阳生在全省防汛工作会议上对气象、水利、国土等部门防汛减灾工作表示肯定。
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是支撑
精准预测,及时预警,跑在时间前面,持续一周的强降雨平稳度过,依托的是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山西省气象局全面推进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建设,开展精细化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强化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和短临预警。其中,精细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实现了全省地基观测的多种气象监测数据集成显示,集成了逐十分钟雨量查询报警功能,进一步强化了省市县上下协同的实况监测、强天气实时监测预警能力。
山西省气象局还建立了涵盖实时监测、短临预警和中短期预报的无缝隙天气预报业务,实现全省108个城镇、1206个乡镇预报信息在省市县共享,开展大城市6小时预报的数据上传和精细化气象格点预报订正业务。通过优化省市县各级短临预报预警业务分工和流程,研发适应本地特色的短临预警技术,进一步强化了短临预报预警能力建设。
为提高灾害性天气联防和监测预警效率,开通了山西省气象防汛指挥微信群。在各类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应急服务过程中,微信群内滚动发布实况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评估、服务等相关信息,使应急指挥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气象信息来做出科学决策。同时,有助于基层气象部门跟踪、分析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做好本区域订正预报和预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