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国气象报记者 薛志华 陈悦 通讯员 赵丹 李忠 吴雪宾
内蒙古自治区7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气象服务如影随行。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搭建气象服务平台,服务供给从“单一”走向“多元”,服务由气象一家“独唱”转为多方“合唱”。
多方联合 凝聚气象服务力量
“气象事业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只有切实发挥好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调动相关部门的资源,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公众参与进来,才能更好地形成合力。”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局长党志成说。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通过“政府主导、政策推动、横向合作、纵向联动”的推进方式,与地震、国土、交通、农业、林业等部门以及通信运营商等主动对接,以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为抓手,实现了信息共享与部门联动,不断提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这其中,不得不提巴彦淖尔杭锦后旗农牧业公共信息与防灾减灾综合服务平台。当地政府运用气象部门较完善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整合气象、公安、交通、农牧等部门的信息资源,通过平台建设为防灾减灾、农牧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
自治区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薛德友说,为改变过去唱“独角戏”的局面,气象部门开展有益尝试,与环保、电力、公安等部门建立了气象服务联动机制,实现数据共享、业务会商、联合发布。
多措并举 拓宽气象服务领域
为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着力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拓宽气象服务领域,制作涉及14种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4种主要农作物以及畜牧业、设施农业的服务产品;开发应用环境气象、公路交通气象等领域的服务系统;与教育、交通、林业等部门开展应急联动,联合发布极端天气停课、停运等指南。
内蒙古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为服务地方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自治区气象部门建立了风能数值模式预报系统和精细化太阳能服务系统,研发了风电信息实时共享监控平台,风电场服务用户超240家,光伏电站服务用户已达151家。
创新方式 提高防灾减灾效益
内蒙古独特的气候条件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工作的高度依赖。为此,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不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进一步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实现社会防灾减灾综合效益最大化。
为提高公众获取信息的便捷性,自治区气象局打造公共气象服务网品牌,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页面网站的立体格局,形成分工合作的集团化服务模式;结合民族特色,开发蒙文手机气象服务平台、蒙汉双语微信平台,搭建蒙文门户网站,开创了国内建立少数民族语言的气象服务类网络媒体的先河。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气象局与中国电信携手推动“气象防灾减灾惠民项目”蒙古语气象服务以及蒙古语气象服务手机推广,对解决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前行,内蒙古创立了新天元防灾减灾研究院,以“知识经纪人”身份畅通气象与市场之间的连接渠道,开展防灾减灾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优化服务供给侧,进一步激发人才和科技资源活力。
未来,自治区气象部门将大力发展智慧气象服务,推进气象服务向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