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气象保障纪实
本报记者 刘钊 薛志华 余亚庆 通讯员 康永志 赵丹 云文
“红色基因、绿色发展,建设亮丽内蒙 古、共圆伟大中国梦……”8 月 8 日,在内蒙 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庆祝活动主会场,现 场表演精彩纷呈。然而,这是一场露天演 出,如 果 演 出 中 途 发 生 降 雨,影 响 很 大。 负责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的气象工作者承 受着巨大压力。
预 报 显 示 ,当 日 13 时 至 16 时 有 降 雨。降雨如约而至,带来了清凉,也让保 障人员更加紧张——距离活动开始还有 三 小 时,如 果 一 直 下,会 有 怎 样 的 影 响? 询问天气的电话一通接着一通,人人手中 都捏一把汗。
最终,预报结论得到了验证:16 时,降 雨渐渐停止,在凉爽的天气中,庆祝活动 顺利举行。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后,自治区 党委副书记李佳,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 长罗永纲分别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庆祝 活动筹委会向自治区气象局表示感谢,对 气象部门精准服务给予充分肯定。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短时降雨多发,天气是庆祝活动 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之一。
时钟拨回到 8 月 6 日,李佳专门问 8 月 8 日庆祝活动当天的天气情况,并对自治 区气象局局长党志成说:“这次是否成功, 就看你们了。”
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这场筹备多时 的盛会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天气因素是此次活动成功与否最大的不 确定因素之一。前来支援预报服务的中 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教授俞小鼎在主 会场现场查看后曾说:“云过了北边的山 头,就肯定会下雨。”而事实也证明了他的 判 断:野 马 图 主 会 场 的 天 气 系 统 很 不 稳 定。在 8 月 5 日排练过程中,一场小尺度 对流天气系统向会场移动过来,会场北边 大青山上的雨幡一度非常壮观,所幸降雨 最后没有影响会场。而 8 月 7 日的天气则 没有那么配合,小尺度对流天气系统爬过 山峰后,径直奔向了主会场,1.6 毫米的降 水使排练不得不因此中断。到了 8 月 8 日 活动当天 10 点以后,会场附近云层逐渐加 厚,零星降雨不时出现。
会场频繁出现这种小尺度对流天气系 统,给气象保障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而这 种现象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
在呼和浩特,“七下八上”是每年降雨 最集中的时段,庆祝活动选定的午后,正 是中小尺度对流天气系统一天中最易发 生的时间。另一方面,庆典会场的选址, 客观上也为形成降水创造了条件。
自治区气象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尤 莉 介 绍:在 野 马 图 村 一 片 广 阔 的 绿 地 中 央,建有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 动中心,相当于在一整片绿地中有一块硬 化地面,会场中心的温度将比周围略高。 连日来排练等工作导致人员聚集,更加剧 了这种热量差异,容易形成局部对流。另 一方面,会场座落在巍峨的大青山脚下, 在午后地面温度高、上升气流强的时期, 山前也容易形成对流性降水天气系统。
对其做出准确的预报,则是气象部门 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自治区党委政府 交给的这份重担,党志成态度坚决:“所有 的困难我们都克服,尽最大努力做好气象 保障服务。”
谋定而后动 笃定而后行
布局早、行动快、工作实、保障优, 自治区气象局用实力支撑自信。
面对艰巨的保障任务,内蒙古自治区 气象局敢于迎难而上,做出这样的表态, 有自己的底气在。
这份底气首先体现在“早”字上。在 2016 年 3 月,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杨志捷 就针对气象保障工作开展谋划,落实专项 气象保障建设项目经费;同年 8 月,自治区 气象局召开专题协调会研究部署气象保 障服务工作;2017 年初,气象保障工作方 案出炉……全速运转的保障工作,谋定而 后动。
一年来,准备工作推进的步伐快速而 不失稳健。
预报服务的“基石”——观测站网已经 做好万全准备。 呼和浩特的观测站网原本 有薄弱之处,而新建的 7 个多要素自动站弥 补了这些不足,其中一个就坐落在庆典会 场附近。气象局还专门调配了 3 个移动气 象站,针对气象服务需求灵活开展监测。 此外,监测短时强对流天气最有效的雷达, 其稳定运行也已得到保障,气象工程师与 雷达厂家工程师共同进驻料木山雷达站, 可以随时排除故障。谈及如何保障观测站 网的稳定运行,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 处处长邢金熠拿出手机,展示了运行状况 监测 APP。在小小的屏幕上,观测设备运行 状况一目了然。“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就能做 到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并维修。”邢金熠说。
预报技术的升级,使观测数据激发出更 大价值。2016 年 11 月投入业务化运行的内 蒙古数值预报业务系统(RMAPS-NM)迅 速成为预报“主力军”。这套系统采取两重 嵌套方案,第一层精度为 9 公里×9 公里,覆 盖内蒙古全域;第二层精度 3 公里×3 公里, 以呼和浩特为中心,覆盖内蒙古河套地区, 预报产品时间频次达到 1 小时 1 次。在新系 统应用的基础之上,技术人员还专门针对庆 典保障进行优化。会场附近的自动站资料 及雷达资料融入数值模式之中,最终形成每 10 分钟滚动更新、空间分辨率达到 1 公里× 1 公里的 0 至 12 小时的网格化预报和分析产 品。7 月初,这套优化系统上线运行,可制作 出降水、温度、风等多种精细化预报产品。
观测数据需要加工成预报结论,而预报 结论还要转化为决策服务信息。如今,当需 要气象信息时,决策者打开手机决策服务 APP 就能一目了然。预警信息、降水统计、 实况监测、雷达产品……决策服务最常用的 几项数据,被集成在这个 APP 的首页上 。
在这样便捷的服务背后,是气象部门 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的努力。自治区气象局 参考历次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的先进经 验,还派出代表团专门学习 G20 峰会气象 服务的成功经验。参与了学习的自治区气 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薛德友举例:在 此次服务过程中,采取了渐进式的发布策 略,即越是临近、预报意见越精细,既符合 气象预报的自然规律,又能最大限度地满 足庆典组委会的服务需求。
“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提高自身能力的 同时,自治区气象局还努力争取各方协助。 在保障服务的现场,活跃着兄弟单位支援人 员的身影:俞小鼎与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何立富、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宋文玲值 守在庆祝活动气象台,随时分析会商天气形 势。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副主任 王晓辉进驻庆祝活动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 捕捉着最适宜作业的天气条件。从中央到 地方,16 家单位在技术、业务、产品、人才等 方面全力支持、全力配合。
功夫下在平时,方能临危不乱
临近活动,降雨频现,预报员拿出 了做决断的勇气。
“心连心演出活动现场不会出现天气 过程,天气晴好。”在为 8 月 3 日中央电视台 “心连心”呼和浩特慰问演出提供气象保障 时,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韩经纬的果 断判断,给演出方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就 在演出前一天,呼和浩特出现阵雨,通辽、 赤峰甚至出现大雨。但在演出进行时,天 气如同预报结论一样晴朗。
这次保障,既是演练,又是实战。进入 8 月,随着庆祝活动的脚步越来越近,气象保 障工作也真正进入了临战状态。同样是在 8 月 3 日这天,两辆气象应急车开进了野马图 会场,十余名专业技术人员驻守在这两座移 动气象台上,两套完整的业务系统互为备 份,气象服务保障来到了第一线。
在这一天,自治区气象局还举办了庆 祝活动气象保障第二轮应急演练。如果说 7 月 21 日的第一次应急演练检验了准备情 况,锻炼了队伍,那么这一次则与实战无 异。专题会商、故障排除、现场服务、信息 发布、科普解读……实战可能出现的环节, 在此次演练中全部到位。
8 月 7 日下午,野马图会场,排练正在 进行,一片黑云飘到附近。在应急车上,自 治区气象台副台长石少宏从雷达图上移开 目光,掀开窗帘观察云的走向。8 月 8 日下 午,庆祝活动气象台会商室,何立富刚刚分 析完雷达回波,又转身查看从现场发回的 实景照片。与此同时,人工影响天气团队 利用飞机、火箭弹、高炮、烟条开展联合作 业,在上游增加有效降水。
而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始终奋斗在 一线的业务人员,为每一次彩排分析天气、 为每一次突发天气紧急行动、为每一个新 的需求尽心尽力。在长期的工作中,他们 的技能已经磨练得越发纯熟,他们的身心 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庆祝活动成功举办,气象工作者是这 份精彩的守护者。未来,在内蒙古辽阔的 土地上,还将有一系列大大小小庆祝活动 继续上演,气象工作者将带着胜利的士气, 继续投入到新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