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斩断网络毒链”横跨20余省市牵涉2000余人
利用QQ传授制毒方式,利用QQ群寻找上下家,再通过网络购物平台交易,支付宝付款,快递公司投送——随着网购的日益兴盛,网上购物平台成为一些不法分子进行毒品交易的一个新“渠道”。1月12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了解到,新城区公安分局经过7个月的缜密侦查,成功查获了一起横跨全国20余个省市、涉案2000余人的网络制贩毒大案。共捣毁两个制毒窝点,缴获冰毒157克、各类易制毒化学品12.5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斩断了一条横跨多省市的网络“毒链”。
楼道异味牵出制毒窝点
2014年5月8日,新城区公安分局民警接到群众举报,某小区一栋居民楼内最近常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当日,民警在小区经过排查后,确定了散发出气味的房间。据邻居反映,此房主人已将房屋出租,且已多日未见有人居住。在与房主取得联系后,民警打开了房门,眼前的一幕令人震惊:屋内堆满了各种玻璃器皿以及乙醚、丙酮等各种化学制剂,还有电脑光驱、音箱等物品近20余件。屋内所有的物品都落上了灰尘,屋内的气味十分刺鼻,墙壁也被熏得变了颜色。民警在屋内冰箱里搜出了用茶叶袋伪装的成品冰毒,职业的敏感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制造毒品的窝点。
在搜查中,民警发现了姓名为席某某的毕业证、律师从业资格证等各种证件。经房主辨认,照片上的席某某正是租用此房屋的男子。民警立即对席某某的个人信息进行核实,结果发现,此人不久前因运输冰毒50克被警方抓获并依法刑事拘留。而这正是该男子多日不曾露面的原因。
准硕士走歪路发财梦断
据新城区公安分局民警调查发现, 席某某毕业于内蒙古某高等院校法学专业,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并于2014年通过国家研究生考试即将攻读硕士学位,在常人眼里应该是极有前途的一个80后,然而对金钱的极度膜拜却让他漠视法律,铤而走险。在得知自己的毒窝被警方端掉之后,席某某不得不对其制毒贩毒的犯罪事实进行了交代。席某某称,他的制毒方法是在网上花4000元跟一个网名为“代理”的人学来的。他还通过网络购买来了制作毒品需要的工具以及制毒的化学品。按照“代理”教授的制毒方法,席某某初步制造毒品约2克。而“代理”还介绍席某某加入了一个QQ群,在群里,席某某结识了一个名为“化学专业”的网友,并从他手中通过网络交易和邮寄的方式购买过大量的毒品冰毒。
随后警方对席某某的QQ聊天记录进行分析排查后,摸排出了涉毒QQ群14个,涉案人员2000余人,分布在西安、江苏、黑龙江、河北、广东、福建、内蒙古等多地。其中一个群人数竟多达400余人。 鉴于案情重大,涉案人员众多,新城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成立了专案组并将案情逐级上报。2014年6月19日,该案被列为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
跨省揪出上下线 斩断毒链
通过对席某某电脑中大量的上网及QQ聊天记录的分析和判断,渐渐地,一条以席某某为切入口的网络制贩毒链条逐渐明朗起来:这些涉毒人员通过现代化的通信、物流平台,在网上组建QQ群,以支付宝、网银等手段进行金钱交易,再以快递的方式出售毒品、制毒药剂等,手段隐蔽不易察觉,并利用QQ等工具进行交流、买卖、教授制毒配方。而且他们的交易方式多变,经常变换作案手机号码、银行打款账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嗅觉非常敏锐。
很快,专案组确定了三组主要犯罪嫌疑人:向席某某贩卖冰毒的嫌疑人、出售给席某某易制毒化学品的嫌疑人、传授席某某制毒方法的嫌疑人。
2014年7月26日至12月12日,专案组分别赶赴广东省、河北省和湖南省,经过历时近5个月的摸排调查,最终将向席某某贩卖冰毒的嫌疑人邓某某、出售给席某某易制毒化学品的嫌疑人王某某和王某、传授席某某制毒方法的嫌疑人王之某相继抓获归案。并收缴大量制毒试剂甲苯、盐酸、丙酮,以及毒品麻古152粒,冰毒约5克,麻黄草4.5公斤。
此后,警方还通过从犯罪嫌疑人邓某某身上搜出的13张快递邮寄单,先后将哈尔滨、山东临沂等地的另外10名贩毒人员抓获,彻底斩断了这条通过网络进行制毒、贩毒的犯罪链条。
(记者 安娜 通讯员 肖军 包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