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群体的“智能困扰”
呼市读者张剑英女士向记者反映,自己今年刚退休,却好像跟现代的智能社会脱节了。原因是订机票火车票全部用手机,出门打车、就餐还是手机,想足不出户给老伴买双鞋都因为不会用支付宝而搁浅。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据记者了解,不仅是张女士,很多老年人都在感叹,这种方便快捷的互联网生活方便的多是年轻人,对于行动相对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更多的只是无奈。由于受文化程度、年龄及身体状况等原因,很多老年人有手机和电脑却不会上网,更不会使用打车等软件。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捷科技软件,老年人不但无法享受便利,反而带来新的不便。
智能给老人带来新难题
最近,家住如意新区的冯阿姨夫妇准备打车去参加一个友人孩子的婚礼,两人站在路边等了半个小时都没有打到出租车。后来听儿子回家说,由于现在手机打车软件的启用,出租车司机大多在网上抢单,空车待客的少了。但老两口都不会上网,更不要说在手机上使用app软件了。他们感到很苦恼,以后有急事时,是不是打车都困难了?
不仅仅是打车软件让老人为难,买火车票、飞机票,年轻人都在网上订票,卖票网点也减少了很多。老人最需要的医疗,可以提前网上挂号或者微信挂号预约,但不会使用这些软件的老人也感到很为难。如果去医院排队挂号,一大早专家号就没有了,大都被人从网上订走了。冯阿姨说:“没办法,老人确实需要网上挂号订票的,大都是由儿孙们代劳。但对于孩子不在身边,或儿孙工作很忙的老年人来说又是一个难题。不到万不得已,老人们大都不想麻烦孩子。”
生活中的吃、穿、住、用、行、游、玩等等,在移动终端上都有相应的服务软件,但在给年轻的人们带来进步与便捷的同时,却给很多老年人带来了困扰。
老年人“互联网扫盲”难度大
老年人面对新型软件的受挫感,主要是各种软件设计复杂,这些软件面对年轻受众,较少考虑老年人的使用体验。一部分勉强能使用电脑的老人也抱怨,各种软件认证设计复杂,即使会用电脑,能正确使用软件也相当困难。比如买火车票的12306网,预订车票时就会出现图案验证码,图案又小又不清晰,对于视力不太好的老人根本无法辨认。在去哪儿网买机票,如果忘记密码或者在另一个手机上登录使用,各种验证非常麻烦,甚至需要通过银行卡来验证,要输入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等来确认,这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都感到为难,更不要说老年人了。
即使老年人学会了使用这些软件,又有另一个难关在等着他们——各种在线支付系统,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绑定银行卡、支付的各项步骤又让老年人手足无措。
很多老年人也想学习使用电脑、手机上网,学习使用各种方便生活的新软件,但现实是老年人缺乏畅通的渠道学习新技术。张建英告诉记者,他很想学着使用这些新技术,多次向儿子请教,但毕竟反应慢,女儿教了她几下没学会,就显得很不耐烦,她自己也有被嫌弃的感觉,不想学了。
虽然城市有很多老年大学等形式的老人学习机构,但这些老年教育机构往往集中在书法、绘画、舞蹈等文娱活动上。记者从呼市老年大学了解到,学校开设了电脑班,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电脑使用技巧,但是针对时下流行的各种软件怎么使用,则没有相应的课程。
不要让互联网成为代沟
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吴斌说:“去年我国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2.2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6.1%,但是却没有研发一款专门针对满足这个群体基本需求的软件产品。各种先进便捷的互联网软件应用于生活,是利用科技成果参与市场竞争,所有消费者都是平等的,不应由于新工具的出现而让老年人受损。我们的社会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在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广泛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让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享受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吴斌表示,目前已经有不少人认为,老年人与互联网形成了代沟。究其原因,一方面老年人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努力掌握新知识。另一方面子女也应鼓励、帮助老人学习使用互联网。与此同时,社区也应担任起帮教的责任,经常开展一些互联网知识的培训指导活动,帮助老人掌握互联网。社区还可以招募一些义工,在老人学不会使用互联网前,专门帮助老人解决网上挂号、买机票车票、手机打车等需求。(记者 毛锴彦)
《内蒙古日报》2016年6月14日11版
[责任编辑 孙静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