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运动会】第一,不只在赛场

12.08.2015  11:40

  毕云鹏带着15岁的儿子毕昇从呼和浩特骑行到鄂尔多斯,观看民族运动会。这是毕昇第一次观看民族运动会,感觉很开心。民族运动会全媒体报道组记者孟和朝鲁摄

  于文楠是鄂尔多斯市一名教师,本次民族运动会她是鞠球场地的裁判员,这是她第一次现场观看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第一次当民族运动会裁判员。民族运动会全媒体报道组记者孟和朝鲁摄

  内蒙古第一次派出队伍参加花炮项目比赛,所有队员均是赤峰学院在校学生,他们将与云南、广东、广西等强队进行比赛。民族运动会全媒体报道组记者孟和朝鲁摄

  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全民健身中心比赛现场,来自广东代表团的文忠菊和北京代表团的罗秋青,第一次听数百人为自己唱生日快乐歌。民族运动会全媒体报道组记者孟和朝鲁摄

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左五)。民族运动会全媒体报道组记者赵元君摄

  8月11日,第十届民族运动会进行到第3日,精彩赛事和表演项目继续上演。

  正如本届民族运动会主题“相聚内蒙古、共圆中国梦”所言,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秀出自信,在赛场下增进交流,既享受着运动的乐趣,又增进了民族感情,更是促进了中华民族团结、和谐、进步与发展。除了赛场上角逐出的第一名,这次民族运动会在其他领域创下多个第一更受关注。

  内蒙古代表团第一次参加所有竞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民族运动会,是第一次在非省会城市举办的民族运动会。作为本届民族运动会的东道主,内蒙古代表团第一次参加所有17个竞赛项目的比赛。龙舟、独竹漂、板鞋竞速等项目,出现了操持不同省份口音的内蒙古代表团选手,这是怎么回事?

  由于一些民族体育项目带有较强的地域性,有些地区在某个项目上人才和教练力量不足,从推广普及民族体育项目的角度看,需要以交流的方式引进人才。根据民族运动会运动员注册和交流的规定,只要在确定的期限内,各代表团之间可自由交流注册选手。这种类似于职业体育“转会”的人才交流方法,在全运会等大赛上早已有之。“转会”的前提是要获得交流运动员所在的省(区、市)民委和体育局的书面同意,要交流双方自愿。

  8月11日,以240环的成绩获得传统弩女子立姿个人赛决赛第一名的内蒙古队选手瑶族姑娘盘云丽,就是被派到内蒙古队进行交流的一名云南籍运动员。今年4月参加射弩邀请赛时,她代表云南第一次出战内蒙古。“8月5日,第一次与内蒙古的队友接触,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内蒙古的观众也很热情,我每射一支箭他们都为我欢呼,给了我很大的鼓舞。”盘云丽说。

  56个民族运动员第一次齐聚民族运动会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本届民族运动会汉族选手可按照一定比例参加竞赛项目中的集体项目以及表演项目。这意味着,上届民族运动会中还是55个民族角逐赛场的场景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项目中,56个民族运动员群雄逐鹿。

  作为一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民族运动会以其民族性、广泛性等特色,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拓宽了思路,更为传统体育文化的光荣绽放打下了基础。同时,第十届民族运动会又在探索和提高的结合性上迈出了和以往不同的一步。

  民族运动会有着业余性的特色,其群众性和民族性的体育活动可谓丰富多彩,这造就更多的渴望参与人群。本届民族运动会56个民族运动员首次齐集,正践行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民族体育中来的运动宗旨。56个民族的运动员交流心得、切磋技艺,这不仅增加了赛事的欣赏程度和参与程度,更是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拥有更多普及、提高、科学的积极要素。

  不是金牌,是第一名

  比赛进行了3天,细心的你肯定发现了每个项目的冠军获得的不是金牌或金奖,而是统一被称为第一名。

  原来,民族运动会从上届开始,各竞赛项目取消金、银、铜牌,表演项目也不再设立金奖、银奖和铜奖,均改为设立一、二、三等奖。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主要宗旨是促进民族团结,确定一个一等奖,扩大二等奖和三等奖的获奖面,既有利于淡化锦标,又能够体现适当的竞争性。我们要更加体现、淡化金牌,淡化锦标意识,要更加突出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展示、重在传承的理念。”第十届民族运动会组委会成员在8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

  友谊永远第一

  民族运动会为不同民族选手的交流搭建了平台。8月11日一起过生日的苗族、壮族两姐妹就在鄂尔多斯结下了深厚友谊。

  同在东胜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参赛,广东代表团参加高脚竞速的苗族姑娘文忠菊和北京代表团参加板鞋竞速的壮族姑娘罗秋青当日一起站在草地中央,享受全场为她们唱响生日歌的幸福。

  在这样一个盛大的节日里碰到和自己同一天生日的人,让21岁的罗秋青特别兴奋。23岁的文忠菊则趁着没有比赛任务,观看了罗秋青的板鞋竞速比赛。

  提到生日愿望,两人共同的心愿都是比赛能够取得好成绩,也不约而同地把同样的祝福送给了对方。

  “平时都是自己一个人过生日,今天第一次两个人一起过生日好开心。我是苗族,她是壮族,文化方面能交流的挺多的。”文忠菊说。罗秋青表示,她们已经互相留了电话,过生日的同时能想到另外一个好朋友也在过生日,特别的幸福。”罗秋青说。

  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8月11日,记者在乌兰木伦湖畔遇到了80岁高龄的老人王世彦。王世彦老人是河南孟州市的一名退休工人,身板硬朗,思路清晰,这次是专程前来参加本次民族运动会的。这也是他第4次做民族运动会的志愿者。

  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老人情有独钟,从2003年在银川举办的第七届民族运动会开始,到这次在鄂尔多斯举办的第十届民族运动会,老人连续四届前来参加,同时赋诗祝贺并给运动会赠送礼物。

  老人告诉记者,8月7日刚到鄂尔多斯,便联系到组委会,给组委会送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长1.8米宽1.5米的手工彩绘。彩绘上写着贺词“十全十美贺盛会,民族精英康巴什”。

  每次参加民族运动会,老人都申请加入志愿者队伍,这次也不例外。经组委会特批,老人如愿成为本次运动会年龄最大的志愿者。谈及此事,老人十分兴奋,当场对记者宣读了一遍志愿者誓词。

  说起老人的民族运动会情结,其实是源于老人对祖国民族大团结、民族大家庭的热爱,源于老人深深的民族情。

  “足踏祖国山和水,走进民族大家庭”。朴素的诗词抒发着老人的心声。当初,退休后的他总想做点什么。1998年,他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更多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成为他心中的最大的理想追求。说干就干,当时年过六旬的他首站来到云南,一下子就见到了十多个少数民族,收获颇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曾骑着单车走了40多个市县,包括云南、贵州、广西、湖南等地,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对少数民族的感情越来越深。

  这次来参加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老人对开幕式赞不绝口,“气壮山河,完美无缺”。记者特意问对鄂尔多斯的印象,老人感触颇深:“鄂尔多斯太美了,想不到在祖国北疆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这么一个美丽的宝地,真是不虚此行!”。(民族运动会全媒体报道组记者李文明赵元君)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