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自己做玩具
80年代甚至更早出生的人,一定还记得童年时候的游戏和玩具——老鹰捉小鸡、跳皮筋、捏泥巴、放风筝……很多年后,在灯光下和小伙伴追逐着自己影子的场景依旧清晰,仍能记得父亲花半天时间,将树枝磨得纤细,做出飞得又高又远的风筝。
可如今,孩子们玩的是托马斯小火车、芭比娃娃、电动遥控汽车这些大规模批量生产的高档玩具。可花了高价买回来的玩具,孩子们经常是玩两下就没了新鲜感,反而是一根小吸管、一个小瓶盖,他们却能玩得兴高采烈。
苏丹是桔子猫爱手工体验店的发起人,平时就酷爱自己动手给孩子做玩具。她告诉记者,孩子其实更喜欢自己发现的、动手制作的玩具,这样会让他们更有成就感,也更懂得珍惜。
“平时废弃的卷纸芯经过简单的装饰和变形就可以制成笔筒、糖果盒子、弹珠游戏塔,饮料瓶和纸团能组合起来当保龄球来玩,不穿的衣服缝制成布娃娃也是个不错的主意。”说起自己做玩具的心得,苏丹侃侃而谈,“布娃娃的脸上可以没有具体的眼睛、鼻子、嘴巴,可正是这样才给孩子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在不同的游戏中,孩子会把自己的想象投射在布娃娃身上,布娃娃可以是不同性格和年龄的人,可以有着不同的表情。”
“做这些手工玩具并不难,多花点心思就可以办到。但是很多家长太依赖于市场环境,独立的动手意识就很差,玩具几乎都是用金钱买,不行就扔个IPAD给孩子,只要不烦着家长就好。”苏丹感叹道。
其实,玩具不仅是一种教具,更是帮助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实物桥梁。而游戏也不只是玩玩具那么简单,也不是孩子的个人事情,只有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参与,才是游戏的真正内涵,才是育儿的关键所在。“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不仅能目睹一件玩具是怎样一步步完成的,还能从中学到如何使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依赖金钱或向父母索要。当物质经常性的通过购买行为被满足,孩子反而不能从中体味家长的付出了。”苏丹补充道。(记者 施佳丽)
[责任编辑 孙静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