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奖推荐单位事迹】赤峰市林西县

02.08.2018  15:34

林西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1986年,林西县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过30多年不懈努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特别是近年来,林西县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要求,集中力量、集聚资源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0.9%降至目前的1.64%,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脱贫摘帽的国贫县。

提高政治站位   聚焦使命担当   构建责任“共同体

县委、县政府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总指挥部,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动员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构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   聚焦顶层设计   奋当攻坚“领头雁

林西县突出党建引领,围绕县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统筹谋划脱贫攻坚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的政策措施,研究提出“1+20”精准扶贫政策支撑体系,明确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下乡驻村工作队、行业部门和对口帮扶单位等7个层面职责任务。坚持“抽硬人、硬抽人”原则,以“自下而上提需求、自上而下派干部、组织考核定人选”的方式选派管理驻村干部,配套建立“六项机制”,形成“一述职、两测评、四联考”考评体系,强化日常管理与考评,并严明奖惩典型触动,通过考评先后召回驻村干部12人、问责7人,提拔使用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26名(占新提拔干部的62%),并预留20个科级岗位“悬冠激励”。同时,本着哪里发展脱贫产业,扶贫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党的建设就加强到哪里的要求,不分门别类、不划线设界、不强行结对、不固化模式的原则和互利共赢、服务脱贫的目标,跨行业、跨地域、跨地企、跨机关与镇村组建非建制性党组织或“党建联合体”34个,达到“以强带弱、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协调推动、合作共赢、引领脱贫”的效果。

瞄准稳定脱贫   聚焦精准细实   打出政策“组合拳

林西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构建起了务实高效的立体扶贫体系。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举措,创新产业扶贫方式,以重点产业项目为载体,坚定不移整合涉农资金,构建了“甜菜、生猪、金鸡、中草药、野果”5种全产业链富民模式,将贫困人口紧紧嵌在产业链上,使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获得生产性、财产性、劳务性和资产性4方面收入,形成了“1+4+5”产业扶贫模式。建成脱贫产业园区18个,确保乡乡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帮扶措施、人人有脱贫路径,实现了82.6%的贫困人口依托产业守家在地脱贫增收,更多非贫困人口同步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坚持规划先行、产业前置、群众首肯、基础配套、兜底保障,采取养老互助和产业扶助两种模式,创新实施“易地搬迁+光伏、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养殖、旅游”,做到人人有收入、户户有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稳定脱贫问题。实施健康扶贫保重点、不返贫。针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占比67%的现状,林西县不等不靠、大胆决策,启动实施“精准筛查、精准治疗、慢病补偿、大病兜底”的健康扶贫工程,全县1510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中受益。注重低保和扶贫政策衔接,9336名丧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五保救助范围。

坚持内外发力   聚焦长远发展   绘出致富“同心圆

锁定稳定脱贫这个“圆心”,制定完善《林西县贫困县退出后续巩固提升实施方案》,保持帮扶措施不变、帮扶力度不减、帮扶责任不退,形成长效机制,在资金投入、政策延续、孝扶共助、志智双扶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已脱贫的稳定脱贫不返贫。拉长智志双扶这个“半径”,大力倡导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让贫困人口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增收。尤其是探索推行“孝扶共助”做法,设立“孝扶共助”基金,60周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子女自愿参与、签订承诺书并主动认缴赡养金后,给予相应奖励基金,既增加了贫困老人的收入,又形成了敬老孝亲的良好社会风尚。扩大乡村振兴这个“面积”,县委将脱贫攻坚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全盘考虑、统筹推进,加大项目建设和资金整合力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稳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发展德孝文化、新乡贤文化。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到赤峰市考察脱贫攻坚工作
8月17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
【脱贫攻坚奖推荐人选事迹】倪明镜
倪明镜,男,50岁,内蒙古山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他带领山路集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扶贫为己任,敢于担当。他于2014年首开先河提出了“光伏扶贫”的发展战略,将公司大部分收入用于帮扶贫困群众脱贫,勇于创新扶贫模式,根据自身光伏产业链优势探索出了山路光伏农牧扶贫新模式,帮扶全国多地贫困户脱贫,部分人致富。截至目前,山路集团共捐赠投资9.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