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呼伦贝尔之柳蒿芽

02.09.2016  02:38

美食寻根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其中说的“蒌蒿”,有人考证就是柳蒿。柳蒿为菊科植物,属蒿中的白蒿,略苦,味似柳叶,故名柳蒿。柳蒿有解毒作用,与河豚同煮,可消解河豚之毒。

从苏轼的诗中得知,我国食用柳蒿的历史十分久远,而且范围很广。然而,提起最会吃柳蒿的,当属嫩江流域的达斡尔人了。柳蒿芽,达斡尔语“库木勒”,早年清人西清所著《黑龙江外记》中描述齐齐哈尔一带特产时说:“野菜有名柳蒿芽,春日家家采食,味初不甚鲜美。”春天吃柳蒿芽,在清朝已经成为风气。可见达斡尔族食用这种野菜,有文字记载至少有300多年历史。

专家点评

据《本草纲目》载,柳蒿“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并且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柳蒿芽既可食用,又可药用。食用方法非常简单,将新鲜的柳蒿芽过水后(去除苦味)晾凉。凉拌、炒食、制成馅做包子或馅饼蒸食、调汤(大骨汤、排骨汤等)。药用功能主要是清热解毒、破血行瘀、养肝健胃、下气通络等。据说,柳蒿芽与河豚同煮,还可以去除河豚之毒。

达斡尔人逢年过节的时候,柳蒿芽是不可缺少的桌上佳肴。随着食物的普及,目前更多的人开始接受柳蒿芽独有的味道,它的价值也逐渐地被发掘出来。 ( 呼伦贝尔 市餐饮协会提供)

说起达斡尔族美食,用柳蒿芽制作的各种食品可谓堪称一绝,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如果不吃上一顿柳蒿芽,你真的亏大了。

达斡尔族人吃柳蒿芽可谓历史久远,据说,早在300多年前,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人在黑龙江北岸时,怀着维护祖国尊严、保卫家乡领土不受侵犯的坚定信念,与沙俄入侵者展开了殊死搏斗。后奉清帝之命南迁至大兴安岭和嫩江流域。最初几年,他们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只好采集在外兴安岭和大兴安岭生长的柳蒿芽度过饥荒,熬过艰难日月,由此,达斡尔人称柳蒿芽是“救命菜”。我们可以想象,在当时饥寒交迫的环境中,能吃到柳蒿芽就是能活命,那份心情不是能用任何语言表达出来的,而这份充满感恩的情愫也被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现今,达斡尔人不仅把柳蒿芽当成一种食物,更将不忘历史、不忘报恩的感情凝聚在其中,可以说,它是一种饱含人情的美食。

达斡尔人称柳蒿芽为“库木勒”,也称“天下第一可食香草”。植物学名称为柳蒿芽、北蒿、高蒿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生长在河边、江沿、河滩等湿地。红柳树丛里能长到两尺多高,叶长很像细长的柳叶,边缘稍有馁齿的样子,枝干顶端的束叶向周围伸展,很像盛开的菊花。柳蒿芽菜的整个枝叶远看像艾蒿,但不像蒿子那样皮发白,有绒毛,而是光滑、明洁、翠嫩。柳蒿芽菜是达斡尔民族老少酷爱的野菜,无论是内蒙古、黑龙江还是新疆的达斡尔族人都十分喜爱。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兴安岭南侧的嫩江流域,多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这里地表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特别适合柳蒿芽的生长。每年的五月份,一场春雨过后,一夜之间柳蒿芽似乎都冒了出来,一片片绿油油地长满河滩。而后,成群结队的人们迎着明媚的春光开始采摘柳蒿芽,储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晒干的、有冷冻的、有保鲜的,很多家庭基本储存够一年的食用量。

柳蒿芽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含蛋白质14.8%,粗脂肪4.0%,粗纤维21.7%,无氮浸出物38.2%,灰分11.7%,钙1.09%,磷1.05%。其嫩茎叶可食用,味苦、辛、性湿,具有健脾去火、解毒消炎、破血行淤、下气通络之疗效,还能起到降血压、降血脂、生毛发的作用,民间常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高血压、癌症等病症。

在当前各种瓜果蔬菜丰盛的条件下,柳蒿芽仍为达斡尔族人所喜爱。其食用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柳蒿芽炖排骨、柳蒿芽炖肥肠、柳蒿芽土豆汤、柳蒿芽猪肉馅饺子等等,味道鲜美,是达斡尔人的拿手菜。

说起柳蒿的栽培,一般用根茎截成小段来栽培繁殖,而且很容易成活。因其适应性较强,一些地区已在冬季于暖棚温室试种成功。当柳蒿幼苗长到20cm左右时,采摘其嫩芽食用。在野生柳蒿芽没长出来之时,由于市场需求量大,有些人就靠大棚种植柳蒿芽创收。在一些民族乡镇,比如阿尔拉镇已经有人把柳蒿芽作为一种蔬菜种植在园子里,以供平日的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