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嘎查”陶尔庙

28.07.2015  19:39

  看起来,“艺术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般人只能是看个红火热闹,自己找不到“门道”。可是在陶尔庙,许多牧民都有一样“手艺”,“搞艺术”对他们来说不是“神坛”上的事,反倒是家常事。有人说,整个陶尔庙就是一个“牧家艺术圈”,“内行”牧民不在少数。

  斯庆巴图放了21年羊,虽说一年四季拿着羊铲铲,但手里的“文化本事”一点也没落下。本就喜欢写诗作文,牧歌草原上,挥动鞭儿之间,已是一个苍茫的陶尔庙。诗兴来了“按不住”,有时出口便能成章。嘎查收集牧民的作品撰为《陶日木牧民作品集》,斯庆巴图的诗作亦被选入,他对家乡的热恋之情从中可窥,读来可感可叹。

  斯庆巴图耍得了文墨这等“雅事”,也干得了与这不沾边的活儿。高中毕业回乡务牧,悉心放养牛羊。羊肥了,却没有好的销路。干脆自己倒买卖,不过是多费点心、多跑些路。收了嘎查里的羊,拉到包头、乌海、东胜等地卖,闯得一道“巷”。开始也赔,慢慢打开了市场。做买卖容易上瘾,放开这个还想拿起那个,又开起了修理铺。修理工这活看着简单,做起来却难。没有任何机械基础,修个摩托也费事,凡事得靠自己琢磨。有时接活时心里真没底儿,但不会也强说会,愣是整晚不睡,每次都能在规定时间前交活。干了两年,器械的“内脏外壳”,闭着眼也能数见。多一门技术多条路,学会了电焊,还揽了打井的活,啥营生都干得了,真真儿一个好“手艺人”。

  “现学现卖”有一手,终归是敢学、好学之故。斯庆巴图对什么都“不怵”,“高端”的东西他也敢碰,总有一股倔劲儿。2010年,他从陶尔庙转移到镇上,“乍然”进城,总得往长远考虑。斯庆巴图开始接触雕刻,向“艺术”要生活。说起雕刻,一般人只有看的份儿,品评之余深觉此等艺术精而专,只能望而远之。可斯庆巴图敢学,师傅是自己的姑舅苏雅拉达来。跟着打下手、磨手技,不懂就赶紧问,雕错了就重来,也自责“手笨”,饶是如此不肯放弃。如今的斯庆巴图,雕工了得,圆雕、根雕、泥塑样样会,平面设计对他来说也是“小菜一碟”。在他的手上,树根变成展翅翱翔的雄鹰,红胶泥塑为神形兼具的人物,牛羊、骏马、骆驼、花鸟虫鱼皆栩栩如生,跃然似真。去年冬天,他尝试作油画,日落后出去写生,画景也画人。画笔下,村庄平静悠然,小商贩也有神。

  在这个“艺术圈”讨生活,单打独斗不如搞联合。2013年,斯庆巴图牵头成立“吉格素泰民族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多为陶尔庙人,是工艺品、蒙古服饰、金银首饰、雕塑、绘画、书法、铁工艺等手艺人的“大本营”,形成一个“艺术链条”。“串”在链条里,斯庆巴图还在长本事,由平面设计升级到三维立体设计。“别人说电脑是高科技,我偏要学,还要学得好。”斯庆巴图眼里没有跨不过的坎儿。

  陶尔庙是个“艺术圈”,“有才人”俯仰皆是。手艺人、音乐人、诗人、书法、摄影爱好者……真可谓一片小小的艺术天地。看看嘎查“两委”,支书伊庆嘎笔头硬,嘎查长达来巴雅尔擅音乐和摄影,两个“艺术家”搭班子,自然擦出了文艺的火花。嘎查修缮了陶日木庙,编辑出版了《苍苍的陶日木》、《陶日木牧民志》、《陶日木庙》等作品,组建了“青克尔呼德”牧民艺术团,每年举办庙会和敖包祭祀,在鄂尔多斯大剧院办过自己的春晚,担得起“艺术嘎查”之名。

  “艺术嘎查”当然也搞“十个全覆盖”。斯庆巴图在陶尔庙的房子今年要上电,他打算把老家当成“工厂”,初加工雕刻所用的原材料。他最近又拉起了三弦和四胡,他说,要把传统音乐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