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画艺人连军强的创业梦
连军强介绍自己的作品
初识连军强,是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郊区的一个废旧学校里。这里既是连军强的家,也是他的芦苇画艺术公司所在地。环顾10余平方米的展厅,芦苇画作被挂得满满当当。连军强向记者介绍,他所做的芦苇画是以乌梁素海的芦苇秆作材料,经过剪、烫、贴、润等十几道工艺,再根据事先绘制的艺术图案,利用芦苇纤维走向、花纹深浅等特点,熨烫、雕刻、着色、粘贴、装裱而成。“一幅5平尺的芦苇画,一个人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完成。”说话间,连军强讲起了他与芦苇画之间的故事。
从小与艺术结缘
连军强出生在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家中兄妹4人。在那个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连军强和其他人一样,对艺术没有概念。说起第一次接触艺术时,连军强印象非常深刻,那是在他小学的第一节美术课上。课堂上,老师寥寥数笔,便画出了一只小动物。这让年幼的连军强非常震撼。从此,他便喜欢上了这门课。只要一有时间,他会利用一切机会,寻找课外书,学习美术知识。从最简单的简笔画开始,画猫、画狗、画周边的一草一木。渐渐地,他爱上了绘画。自那时起,艺术的种子开始在他的身上生根发芽。
可生活似乎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10多岁时,母亲的去世给了连军强很大的打击。作为家中的长子,连军强除了照顾弟弟妹妹的日常起居外,还早早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由于生活困难,连军强的学业勉强维持到了高中。毕业后,他来到乌拉特前旗拖修厂上班,成为了一名工人。工作之余,他还是会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属于自己的那片天。
好景不长,在拖修厂干了不到两年,连军强下岗了。迫于生计,他向亲朋好友借钱,开了一家蔬菜批发超市,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刚开始经营超市的那几年,也是连军强最辛苦的几年。每天,他都会早早地起床,开始选货、进货、送货、联系销售……尽管工作忙碌,连军强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热爱,一直坚持着。经过8年的苦心经营,连军强的超市在当地也小有名气,他的生活质量也慢慢好转起来。
拜师学习芦苇画制作技艺
说起与芦苇画结缘,连军强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那是2013年的一天,连军强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打开了电视,就在切换电视节目时,连军强被一档节目吸引住了。“当时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介绍河北白洋淀芦苇画制作工艺的。”看到节目中精美的芦苇画,连军强被芦苇画的制作技艺深深折服。他心想:乌梁素海芦苇资源储量丰富,芦苇茎秆粗硬高大、品质优良,过去用作纸浆原料。难道就不能做芦苇画吗?
出于艺术敏感,连军强还从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详细了解了芦苇画制作的每个流程。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连军强对芦苇画制作越来越痴迷,决定去河北白洋淀“拜师学艺”。
当连军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却遭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反对。“放下好好的日子不过,你瞎折腾什么?”几经劝说无果后,妻子和他离了婚。此时,着了魔似的连军强心里想的是从何处学习芦苇画技艺,根本没有心思打理生意。于是,他把自己经营多年的超市交给了弟弟,只身一人踏上了学艺的道路。
经过多方打听,连军强拜投到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永乐的门下。说到初学芦苇画技艺的困难时,连军强说:“一个大男人,坐在工作室里,每天拿着剪刀把芦苇剪成细丝,实在是坐不住。更苦的是,对家人的思念。”为了早日学成,连军强克服了重重困难,从简单的剪丝熨烫到雕刻着色,再到设计装裱,每一个步骤都细心地学习了一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连军强通过3年的刻苦学习,逐渐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技艺娴熟的芦苇画艺人。
创办芦苇画艺术企业
芦苇画制作技艺学成后,连军强想到了回乡创业。3年的学习,连军强没有了收入,更是把自己的积蓄全部花光。为了筹钱办厂,连军强还把自己城区的一套房子抵押贷款。2015年年初,连军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租厂房、招工人、买原料、培训技术人员……由于花钱的地方多,转眼之间,连军强已“囊中羞涩”。
此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发小”刘耀华。刘耀华经营着一家装修公司,生意红火,收入可观。连军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刘耀华后,两人一拍即合,先后投入了30多万元,开始创办芦苇画艺术公司。连军强负责技术,刘耀华负责销售和管理。
目前,他的公司已有员工12名,技术骨干3名,全部为下岗再就业人员。在连军强的培训下,他们都已开始上岗工作。
如今,45岁的连军强还有更大的梦想。那就是创作出更多带有地方特色、带有蒙元文化元素的芦苇画作品,让更多的人知道芦苇画艺术;培训更多的下岗职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同时,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逐步打造成为内蒙古最大的芦苇画产业。(记者 白忠义 通讯员 苗 雨)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