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气田泥浆处理技术为内蒙古草原环境筑起“保护墙”

16.07.2016  06:33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15日电(石毅 南洁)偌大一个井场,不仅没有一点杂物,就连打井必备的泥浆池也消失了。这是记者7月3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境内的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苏14-8-48钻井井场看到的场景。

    “通过使用钻井泥浆不落地新技术,避免了泥浆与土地接触,草原环境得到了更好保护。”采气三厂产能建设项目组钻井工程师杜康介绍说。

    对毛乌素沙漠脆弱的生态环境而言,保护草原环境是企业义务,也是责任,更是企业一直信守的信念。从2015年起,负责苏里格气田中部、西部区块施工的采气三厂,本着“建一个气田,留一片绿色”的理念,防止钻井废液对环境造成影响,全面推广使用钻井“泥浆不落地”工艺,为气井加了把“环保锁”,为草原筑了道“保护墙”,实现了清洁化生产。

    在传统的钻井施工中,每打一口油气井都要在井场专门开挖一个约3000多立方米的池子,专门用来装泥浆,这种方式存在占用土地面积大、发生污染概率大、地貌恢复难度大“三大难”问题,不仅造成钻井液浪费、成本高,而且会造成不清洁生产。

    长庆油田结合苏里格气田环境、泥浆体系和环保要求,研究出一套经济适用的钻井泥浆、废弃物处理技术,即“泥浆不落地”工艺。实时将废弃钻井泥浆回收,在设备中进行絮凝反应,实现固液分离。分离出的液相用于配制钻井液循环利用,形成“回收-二次调整-重复利用”的处理模式,固相统一集中堆放,经土工膜“上盖下铺”,妥善保存。这项工艺实现了经处理后的泥浆、废液水等无害物质的回收再利用,彻底消除了潜在的环保隐患。

    近两年来,苏里格气田正钻或完钻的气井,每口井都实现了钻井液不落地的清洁化生产。在由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长庆钻井队施工的苏14-8-48井现场,先进的钻井液固液设备对钻井液实施固液分离后,分离的固体进行回收处理,分离出的液体符合循环使用条件。泥浆罐、油罐底部全都铺着黑色的防渗膜,所有润滑油及化学品存放在指定区域,上盖下垫并有清楚的标示。“这样能防雨、防晒、防渗漏,确保废水不渗入地下造成环境污染。”队长鲁卫华说。

    据了解,在全球钻井施工过程中,从保护环境角度来讲,苏里格气田泥浆处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项新技术有效解决了老井场、山地、沙漠等地区钻井作业面临的水土资源、环保风险问题,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