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文物保护队:真情守护遥远的记忆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8日电(记者刘懿德)金色的阳光洒满北疆草原,放眼望去,泛黄的草地往四周绵延,游走的羊群犹如朵朵白云洒向远方……记者近日来到地处中蒙边境的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草原深处,记录公安边防民警与牧民一起守护野外文物的经历。
10月3日清早,记者跟随旗公安边防大队下属的“草原神鹰”文物保护队从旗府百灵庙镇出发,开始一次例行巡逻任务。
任务的内容是对草原深处的金长城、安达堡子古城遗址、推喇嘛庙遗址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点进行巡查,同时为久居草原腹地的牧户带去生产生活用品。
达尔罕公安边防派出所副教导员冯梦林说,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内有509处辽、金、元时期的古城遗址和墓葬群,其中,敖伦苏木古城遗址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于研究蒙元文化、中西交流史等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但是这个季节植被开始枯萎、地皮裸露,又正值国庆假期,正是不法分子觊觎文物遗迹之时。”冯梦林眼望远方说:“因此这些天,我们要对辖区范围内的所有文物点,进行一次全面的巡逻检查。”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文物点大多坐落在荒无人烟的草原深处,崎岖的牧区小路使得汽车进出不便。为此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组建了7支“草原神鹰文物保护队”,吸收热衷文物保护的牧民群众作为文保员,主要职责是对散落在边境地区的古文化遗址进行日常巡护,牧民六十九就是其中的一员。
大约10点多,记者一行到达了达尔罕苏木额尔登敖包嘎查,找到了牧民六十九。他的家在通往安达堡子古城遗址的必经之路上。
六十九牵出早就准备好的5匹马,和公安边防民警们一起骑马踏上了去往金长城和安达堡子古城遗址的山路。
草原上的金长城蜿蜒起伏,马队一路走走停停,民警仔细察看长城有无损坏的地方……查看完长城后,文保队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抵达了安达堡子古城遗址。
巡查中,六十九发现了一个一米深的圆形盗洞。依据周围土壤情况,六十九判断,这个盗洞是近几天被挖开的。
在盗洞旁边,扔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犁头。“是拿着金属探测仪来的。”冯梦林说:“盗贼用金属探测仪探测到这个区域有金属物,就用铁锹挖掘,挖出铁犁头后,可能受到什么惊动就跑了。”
“这样的盗洞在这个区域很多,都是来碰运气挖文物的。”冯梦林说,2013年5月,达尔罕公安边防派出所破获一起盗墓案,3天内就追回各类被盗文物344件,“当时多亏了文保员提供线索,不然造成的损失可就太大了”。
六十九说,草原上这样的义务文保员还有很多,大家都愿意为保护文物出力。“不能让别人挖走祖先留下的遗产,我们要把这份远去的记忆永远留在这里。”
当天的文物巡查在18时30分结束,队员们在边境文物保护区行程350多公里,实地踏查了金长城、安达堡子古城遗址等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针对发现的问题走访了沿边二十几户牧民,并明确了下步工作重点。
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政治委员钱红勇说,“草原神鹰”文物保护队延伸了工作触角,不仅使北疆更安宁,也更好地守护着民族记忆。
据统计,2015年以来,“草原神鹰”文物保护队累计行程2.3万公里,成功制止意图盗墓踩点等各类事件49起,为牧民送医送药67人次,有力地保护了草原文化遗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