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英才在北疆】柔性引才借智发展
原标题:柔性引才 借智发展
9月中旬,第三届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暨呼包鄂创新创业活动周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地同时举办,中央及自治区媒体的记者走进了包头青山电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这里有一位将公司从负债数千万变为年产值3亿的“草原英才”周健。
周健是青山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2010年5月,周健接手包头青山电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时,公司已关门停业半年之久。“实际接手后,公司已负债4800多万元,压力很大。”周健说。接手负债累累的公司,周健第一个想到的是人才工作。他依靠华北电力大学的博士团队提供技术指导和研究,同时先后引进了一批来自美国、韩国的留学生。通过5年精心管理和努力,青山电器从之前做单一的产品,发展到7类37项产品。目前,公司年产值达到3亿元,已成为包头市的核心企业。现在,周健及其团队已研发出30多项专利。
在包头,记者们还见到了一位80后的“草原英才”孙纪全,他在位于包头市青山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内的北京大学包头创新研究院工作,从事微生物菌株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2013年,在研究院和包头市政府的支持下,孙纪全开始研发一些耐盐碱的微生物肥料。“今年,我们在萨拉齐做了一些试验,效果不错,能够提高玉米在盐碱地中的成活率,饲料玉米产量大概能提高40%。”孙纪全说,目前研究院已初步构建了适合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库,有500多种,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的需求。
孙纪全说:“包头的环境、市场需求和我学习的方向一致,这里多是盐碱地,我研究的空间很大,条件也不错,以后就准备留在这里做研究了。”下一步,他还准备解决包头后山地区的干旱问题,“我们希望利用一些微生物菌剂提高作物的耐旱性,来降低农业用水量。”
周健和孙纪全作为“草原英才”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标签:柔性引进。就是对这类人才在引进过程中,突破地域、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限制,不改变其户籍或国籍,不改变人才与原单位关系,将人才吸引到本地工作或创业。自治区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草原英才”工程,计划用3至5年时间,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培养一批事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实施以来,全区培养引进“草原英才”712名,其中柔性引进高端人才近200人,包括院士50余名,这些借来的“智力”,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留美博士后钟跃崎作为项目负责人及首席技术专家,正带领团队与东华大学合作开发“羊绒羊毛纤维自动识别机理与实现项目”,该项目可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结合可编程控制的自动光学显微系统,对羊绒羊毛纤维的显微图像特征进行数字化自动/半自动识别。
在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柔性引进的公司总经理李国方带领他的团队,计划采用国内最新研发的串熔渣炉技术对恩德炉气化装置进行扩能技改,将其产气能力提升1.5倍。技改成功后,公司将年新增销售收入约9亿元,项目整体生产成本在现有基础上降低约25%。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韩耕说,下一步我们要完善创新人才机制,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做到人岗相适、待遇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让人才的创新活力充分释放。(本报记者 章奎 实习生 霍佳茜)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