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现代便捷取代传统风俗

08.04.2015  11:31

  焚香祭奠,插柳追思,是清明节的传统。

  然而,总有一些人没办法回乡祭祖。于是网上扫墓、代客扫墓开始兴起,鼠标点点完成祭祀,或者雇个陌生人跪在祖先坟前,整个仪式与千年的习俗相去甚远。由此导致年轻一代尤其是城市青年,对于祭扫等传统风俗的印象日益变得模糊。

  或许在这个变化如此迅速的年代,需要接受这些与传统截然不同的新兴事物。但是,仍要厘清的是,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怎样的方式来进行一场关于先人的祭奠。

  清明扫墓,不仅是对传统礼数义务的履行,更传递着对先人的缅怀。传统扫墓,是要让先人看到后代人丁兴旺。人们携带酒食等祭品到先人坟前,将食物供祭,为坟墓培上新土,折上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叩头行礼,最后吃掉酒食回家。替人上坟的祭扫方式实在不够庄重,缺乏诚意,孝道流于形式,“祭”或者“不祭”有何差别?

  “好是隔帘花转动,女郎撩乱送秋千。”在古代,清明节人们除了祭祀祖先,还有不少其他习俗,例如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上千年历史的节日,一路传承至今,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承载着中国人的精神归宿。

  孔子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所以,纵有“回不去的故乡,也要奋力前行”,对亲人的追思是他人无法代劳的。更何况,随着时代的发展,故乡离异乡更近了。科技的进步带来交通方式的改变,买张高铁票或飞机票,“千里江陵两小时即可还”。(曾杨希)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