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走出去的脚步更坚定
近年来,内蒙古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为充分发挥我区在国家向北开放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目标,内蒙古在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向前,对外开放道路越走越宽,走出去的脚步更加坚定。
几天前,一条有关内蒙古的新闻在中央主要媒体上集中刊发,这就是我区正在实施的“十个全覆盖”工程。人们看到,通过实施这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对农村牧区投入规模最大的民生工程,农牧民住上敞亮房,喝上干净水,电视有节目,活动有场所,加快了追赶幸福的脚步。
去年,内蒙古坚定沉着,统筹施策,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今年以来,内蒙古又通过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实现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42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现了提质增效。
在 兴安盟 乌兰浩特市葛根庙中心学校,蒙古族中小学生早晨诵读蒙古文版的《三字经》,汉族学生学蒙古语、跳蒙古舞,已经成为一种日常活动。在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谱写新的篇章。二连浩特市20个单位与牧户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就业对子,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将地区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和援建资金向民族聚居嘎查村倾斜……自治区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民生支出,让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打牢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据统计,内蒙古现已查明的不可移动文物古迹总数达2万余处,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蒙古族长调、呼麦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近年来,随着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区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自治区文化产业界正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更多文化创意产品。
平安是百姓之福,是民生之要、发展之基。我区是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重要屏障和环京、环疆“护城河”,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自治区党委九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要把内蒙古打造成为边疆安宁的亮丽风景线,这是北疆人民最根本的福祉所系。随着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的稳步推进,我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治安状况持续改善、社会矛盾化解、安全隐患消除、保障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大幅提升,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近年来,我区瞄准“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双轮驱动,实现了由风沙源头到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蝶变。据统计,2014年,全区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008万亩,重点区域绿化209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50万亩。全区10.2亿亩草场纳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范围内,534万名农牧民从中受益。在深入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地区防沙治沙专项治理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同时,我区有序开展了六大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作,构成了点、线、面结合的绿化体系。
截至目前,自治区已开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嘎查村达9388个,完成投资561.04亿元。各地创造性地实施新举措,锡林郭勒盟按照单户散居生态家庭牧场、原址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5种模式分类推进,呼和浩特对全市965个行政村进行了科学规划,靠近城镇的105个行政村,让村民变市民,村庄变社区,直接融入城镇化……内蒙古下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更多的“真金白银”用于民生。去年,各级财政民生支出达2440亿元。为每个低收入农牧户发放1吨取暖煤,为每个低保家庭大学生每年发放1万元就学补助,为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解决1人就业。各族群众收获了温暖、感动和希望。
中蒙博览会即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拉开帷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懈的努力下,在坚实的基础上,内蒙古对外交流合作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将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