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血”产妇李娜恢复意识 稀有血型库存量“告急”
这几天,许多呼市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都在转一则消息,大意是“‘熊猫血’产妇李娜大出血生命危险,急需Rh阴性AB型血血液来救命。”“听说昨天已经抢救成功,现在李娜怎么样了?”“还需要献血吗?”许多人都在积极转发此消息,并希望获知最新情况。26日中午,记者从李娜住院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了解到最新消息,她目前已经恢复意识,可以听懂别人与她说话,身体多处脏器有所恢复。下一步,她将继续做血液透析,接受输血。
患者身体各项指标略有好转
11月26日15时,记者联系到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一名负责人,她告诉记者,产后大出血产妇经全力抢救,病情趋于平稳,病人病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对病人来说,因失血造成各个脏器衰竭,救治过程中她还要攻克许多难关。
这名负责人说,当天病人转院来之后,情况特别不好,血色素非常低,只相当于正常人的1/4。为了抢救这个年轻的生命,全医院调动所有资源,紧急与内蒙古血液中心联系,召集各个科室的负责人会诊,开启紧急抢救“绿色通道”。在内蒙古血液中心和医院血库工作人员的全力配合下,在没有同型血的情况下,大胆采用异型血,给患者输血达到2000毫升。医生的果断与患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才使患者在血色素低的情况下实施手术,为抢救病人的生命争取了时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的输血抢救法,在国际上有先例,在我区尤其是产科抢救病人还是首例。“这次抢救,凝聚了医院各个科室集体的力量,也是对医院综合实力的一次考验。”这名负责人表示,
今天中午,记者从患者家属处得知,李娜目前已经恢复意识,可以听懂别人与她说话,可是因为连接着呼吸机,她还无法开口说话。身体多处脏器有所恢复。下一步,她将继续做血液透析,接受输血。家属表示,感谢医护人员的尽职尽责,还有那么多陌生的热心人,不远千里坐飞机赶来给李娜献血,特别想对他们说一声真诚的感谢。
爱心汇聚温暖传递
得知李娜的病情有所好转,这让许多关心她的爱心人士不禁松了一口气。其中,呼市旅游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乙宁就是一位,他是得知消息后最早赶到内蒙古血液中心的献血者。
早在十多年前,张乙宁久经常去义务献血。那时候没人告诉他,他的血型是属于稀有的熊猫血,及Rh阴性AB型。今年,他在一次体检中,医生告诉他,他有可能是这种稀有的血型。
前几天当他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这则求助“熊猫血”的信息后,他赶快按照信息上所留的电话进行核实,确认消息是真实的。11月24日一大早,他急忙赶到了内蒙古血液中心。
那时候,产妇李娜的情况很危急。在经过抽血初筛-初检-复检-等一系列化验后,确认他的血就是这种稀有的Rh阴性AB型。最终,他成功地捐献了400毫升。
之后,得到消息的爱心人士陆续赶到内蒙古血液中心。除了呼市的40多位热心市民外,还有从 包头 市、锡林浩特市赶来的爱心献血者。众多热心人士在呼和浩特上演了一场正能量的温暖传递。
25日晚上,张乙宁专门到李娜住院的医院去了解救治情况,李娜的家属激动地说:“你献的血完全都用上了,也非常感谢这些爱心人士。”
稀有血型库存量“告急”
李娜的病情暂时稳定,但对血液中心来说, 稀有的血型库存量却有些告急。
11月27日上午,记者联系到内蒙古血液中心血透中心保障科科长胡泽文,他告诉记者,11月24日从包头市、 鄂尔多斯 市等地赶来的9名Rh阴性AB型血的献血者都已经做了检查,但是其中只有4人符合献血条件,当日采集到Rh阴性AB型血1300毫升。还有2位市民捐献了4个治疗量的血小板。25日,又采集到了1500毫升。
胡泽文说,在李娜转院来呼市治疗时,血液中心的Rh阴性AB型血的库存量有1800毫升。在为她救治过程中,已经基本用完。 目前,采集的血液主要用于李娜的后续治疗。但目前血液中心面临的问题是,Rh阴性血的库存量都不足,急需社会上符合条件的市民来献血。
记者了解到, Rh阴性血在中国人群特别是汉族人群中极少。以呼和浩特市现有的294.5万人口计算,稀有血型的保有量在理论上不应低于7250人,而实际上掌握的只有360人,登记率不足理论值的5%。
“因为受血液储存期限制,如果有其他稀有血型的患者再需要用血,怕出现供应问题。”胡泽文表示,希望通过媒体发布消息,如果有Rh阴性血血型的市民愿意献血,可以直接来内蒙古血液中心。为方便献血者联系咨询,他公布了自己的 手机 号:1566106686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