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那些骗人“鬼把戏”您可要当心
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自家门口没花多少钱,就买到的了“心仪”商品,回到家里一看,竟然是残次品;因为轻信了别人几句话,就把口袋里的钱“乖乖”地掏了出去,待明白过来早已为时晚矣。近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在街头买了残次品,可是当回头找销售人员时,他们早已“逃之夭夭”。 除了街头的促销有陷阱以外,还有市民反映在街头被骗的经历。总之,街头骗人的“鬼把戏”还真不少,市民要警惕。
促销有陷阱
市民维权难
“过来看啊,绝对的正品,便宜了!”在街头巷尾我们时常能听到这样的促销声音,相信也有不少市民都会被“便宜”“正品”等字样所吸引。然而当东西买到手之后,才直呼“上当”。
买到三件促销商品 全都不能用
近日,市民张女士对记者说,前段时间有两个人拉着一大车的商品在她家附近做促销,吸引了不少附近居民去购买。“他们带了很多商品,主要都是日常用品,说是某商场春节期间进货太多没有卖出去,不想再囤积,所以拿出来搞促销,价格也远远比市面上要划算很多。”张女士对记者说。见到如此“物美价廉”的商品,包括张女士在内的很多居民都动了心,纷纷掏钱购买。“我买了一瓶杀虫剂,一件雨衣,还有一个铺在地上的垫子,一共也没用20元钱,可是当我回家才发现,这三样东西没有一个是能用的。”据张女士讲,杀虫剂任凭她怎么摁,里面的液体就是喷不出来,而且当她摇晃了两下以后,感觉不到里面有液体晃动。而雨衣打开外包装拿出来才发现,皱皱巴巴的粘在了一起,完全打开以后,雨衣上面竟然有不少的小洞,根本就不能用。垫子更不用说了,掉色非常严重,而且有很强烈的异味。”这样的商品质量,张女士自然很不满意。“买到了一堆‘垃圾’, 只怪自己当初买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当我回头找他们的时候,那两个人和车全都不见了。”
“赠品”变强卖
说起此类问题,50岁的市民王女士对记者说:“有一次我在街头看见一男一女操着外地口音,拿着一套化妆品在搞促销,说是可以免费赠送给我,我一听‘还有这好事儿’于是便停下脚步和他们沟通,两人滔滔不绝地说这化妆品的功效,而且一再表示可以免费送给我。见他们这样热情我也多次表达了谢意,但是他们让我在一张纸上留下姓名、地址、电话等信息,并表示这是他们的工作需求,为了配合他们工作,我便按照要求填写了,可是填写完毕以后,他们竟然说这套化妆品要50元钱。”明明是赠送的,怎么转眼又要钱?王女士很诧异,可是正当她和这一男一女理论之时,旁边又走过来一个男子,态度很不好,说化妆品的包装已经打开了,王女士试用之后他们就不好再给别人了。“而且拦着我不让走,没办法我只能掏出50元钱给他们,化妆品的质量自然不用说了,回家我女儿就丢掉了。”
“街头的东西可得看准了再买,一不小心就买到假货。”市民周女士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有一次她遇到几个人在促销某“品牌”口香糖,她一动心买了五瓶。“当时促销人员统一着装,说是厂家搞活动,每瓶只要5元钱,这样就比商场和超市里要便宜一大半呢,而且我发现口香糖的外包装也和正品是一样的。”平时周女士也喜欢吃口香糖,而且她想这么便宜,多买点送给同事也好。“就这样我买了五瓶,到单位之后,又给其他四位同事每人一瓶,可是所有吃了口香糖的同事都说我买到了假货,口感就像吃面粉一样,完全和平日里吃的这个品牌口香糖不同,于是我和同事又仔细地看看了看瓶身,果然发现和正品的有细微差别之处。”买到“山寨”的东西送给了同事,让周女士觉得很尴尬,“好在同事都非常理解,并且告诉我以后面对街头促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有些骗术并不高明
个别市民却上了当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街头或者是人流密集的地方,有些不法分子会利用市民的善心、或者轻信他人的特点,进行骗钱、骗物等行为。有些手段和方法尽管不高明,但是个别市民还是会上当受骗。
跪地求助男孩转眼现身肯德基
高女士家住科区城郊,一次进城购物的时候,在一个商场门口看见了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跪在地上求助,说是外地人,来这边打工可是钱包丢了,无亲无故的情况下,需要求助现金回老家。“当时很多市民从他身边匆忙而过,都没有给他钱,但是我看这孩子太可怜了,随后便掏出了10元钱递给了他,他说了声‘谢谢’继续在那里跪地求助。”高女士在这个商场逛了一会后,儿子说想吃汉堡,于是高女士便带着孩子去肯德基。“我到了那里以后,刚刚坐下,忽然发现对面的男孩怎么这么眼熟,明明就是刚刚跪地求助的,此刻他正和一个50来岁的男子吃汉堡,两人有说有笑,而且点了不少吃的,丝毫和‘可怜’不搭边。”高女士立刻意识到了自己受骗了,但是从安全考虑她也没有向这名男孩讨要那十元钱。“就当花钱买教训了,这些人太可恶了,不劳而获,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高女士气愤地说。
类似于这种街头乞讨的骗局并不在少数,有的说家里人生病了,有的说家里贫困,孩子或者老人没有吃的,利用假戏骗取人们的同情。“有一次一位乞讨人员向一个女孩要钱,女孩没有给他,反而遭到辱骂,还有一次我在一个路口看见了一个男子躺在那里要钱,到了晚上6点左右,他忽然站起来了,换成了另外一个女子来继续乞讨。也许有些真的是因为种种原因需要我们去帮助,可是有些却是利用人们的善心来行骗,弄得我们现在都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了。”市民韩女士对记者说 。
老年人常成为被骗对象
说起被骗的经历,家住科区某村村民王云(化名)对记者说:“我有两个女儿,几个月前村里来了一个人,自称是‘道士’,在大街上和我碰到后直接说‘你有两个女儿’,我对于他怎么知道我的情况这一点很好奇,便和他聊了起来。那人后来说我二女儿有灾难,他可以给破解,但是比较费力,需要花钱打理。”王云很担心女儿的安危,便掏出了200元钱给那人。“其实当时我也有一丝怀疑,毕竟像这种骗局电视上也报道过很多次了,但是我担心女儿的身体情况,而且我想那人既然知道我家的情况,估计是有点‘功夫’。钱花出去以后,我的心里一直都挺不平静的,第二天我听同村人告诉我这个所谓的‘道士’已经来我们村好几次了,经常侧面询问别人家的情况,很明显,我被他骗了。”王云对记者说。
说起此类问题,我市巨鼎律师事务所王律师表示,街头的促销活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当市民发现购买的是伪劣、假冒等商品后,维权相对较难,所以在购买的过程中要仔细检验商品,谨记“天上不能掉馅饼”这一点,不要轻信他人的话语。另外,如果遇到诈骗等情况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警。(记者 佘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