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嘱托 落实新理念要求】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大美内蒙古

14.02.2016  12:29

  连绵的绿色,从林海向草原、从乡村到城市不断蔓延,把内蒙古的大地连成浓绿的一片。

  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祖国北疆生态文明风景线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更让内蒙古人确信,内蒙古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挥出的厚重之笔,淋漓尽致描绘着内蒙古的绿色篇章,而这幅画卷上清新的绿、诱人的蓝、纯洁的白、蓬勃的红,也正在将内蒙古人的幸福生活绘就得多姿多彩。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万千内蒙古各族儿女义无反顾,正以生态文明托起大美内蒙古,以绿色低碳守护美好家园,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新理念——打造祖国北疆生态文明风景线

   生态文明建设5年一脉相承

  冬日的蓝天下,一座座风力发电机旋转着洁白的叶片,绵绵林海一直延伸到远方。很难相信,这里就是从前那个黄沙漫漫的京津冀风沙来源地——内蒙古多伦县。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多伦沙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7%。经过不懈努力,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现在的31%;项目区林草植被盖度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昔日的京津冀“风沙源”,已变成京津冀“后花园”。

  这惊人巨变,正是“十二五”期间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缩影。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北疆,地理位置特殊,整体生态形势不容乐观。守好一方碧水蓝天,既牵系内蒙古儿女的福祉,事关内蒙古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更维系着子孙后代和民族的未来。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地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章。从此,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成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宏伟蓝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14年考察内蒙古时,总书记更是提出了内蒙古要着力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祖国北疆生态文明风景线的殷殷期盼。

  我区生态文明建设从此有了更清晰的努力方向。

  使命如山,压力在肩,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建设生态文明当成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全区人民未来的长远大计,一路加码提速,改革激活力,转型铸动力,法治守底线。

  青山披翠,碧水蜿蜒,一道横跨祖国北方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正有序建成。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内蒙古真美!

  这正是“十二五”期间,内蒙古一脉相承的绿色施政理念结出的美丽果实——

  5年来,生态内蒙古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最终成为我区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追求。

  5年来,森林资源实现持续增长,全区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5090.83万亩,年均建设面积1000万亩,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森林面积较2008年增加了182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增加了1.2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03个百分点;

  5年来,5133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将3.4亿株绿树种在了内蒙古大地上;

  5年来,防沙治沙实现持续“双减少”。五大沙漠周边重点治理区域沙漠扩展现象得到遏制,全区2.6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得到了初步治理,7000多万亩农田、1.5亿亩基本草牧场受到林网的保护;

  5年来,全区森林植被总生物量达到16.09亿吨,总碳储量8.05亿吨,年涵养水源量358.8亿立方米;全区五大沙漠、五大沙地森林植被总生物量达到5264.1万吨,总碳储量2632.05万吨,年防风固沙量15.92亿吨,年滞尘量709.53万吨;

  5年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历史性跨越。

   新举措——改革激发生态活力

   转变发展方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建设北疆亮丽风景线,是实现中国梦内蒙古篇章的重要内容,而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必须按下绿色发展“快进键”。内蒙古人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粗放发展的老路已经走不通,必须主动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发展模式的绿色转型,着力协调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至此,绿色成为内蒙古发展的风向标。

  这注定是一次凤凰涅槃。

  从加强污染治理到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从推进清洁生产到划定生态红线,从完成环保违规项目清理整顿到试点排污许可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内蒙古形成了标准引领、准入把关、监管倒逼、减排推动、整治促进等有效抓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实现了由“一煤独大”向产业多元的转变,煤炭对工业增长贡献率由33.5%下降到11.3%,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有色金属和农畜产品加工贡献率由31.7%上升到49%。与此同时,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为绿色产业、绿色经济腾出大量发展空间,现代煤化工、稀土新材料、云计算、现代服务业风生水起。全区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的形势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

  为铸就经济绿色动力,自治区在节能减排上推行“减法”运算。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全区积极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而在新兴产业上,自治区则用“加法”运算。五大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节能环保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一减一加之中,无疑为内蒙古今后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换装了新的引擎。

  更让人欣喜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效应也在潜移默化中使居民消费方式发生了蝶变。高效节能家电、照明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等悄然进入百姓家,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蔚然成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共识度正在提升,广泛的“生态共识”正在转化为积极的“生态行动”。

  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内蒙古以生动的实践探索如何赢得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