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呼和浩特又到卖瓜季

29.06.2015  18:04

流动瓜摊

吸引顾客的招牌

  天气日渐炎热,首府街头小巷出现了很多瓜摊,货车、拖拉机、三轮车上的西瓜、华莱士、香瓜,品相新鲜、味道清香,吸引了不少市民购买。

  随着大批卖瓜者的涌入,问题也随之而来:瓜摊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市民停车购买存在安全隐患、瓜果垃圾随处乱扔增加环卫工作量、城管人员规范管理却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卖瓜者有什么困难和愿望?针对卖瓜季,城管部门进行了怎样的安排?如何让买卖与管理实现共赢?市民对此又有哪些看法和观点?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市民眼中的瓜农与瓜贩

  近日,记者注意到,在金桥开发区世纪六路西段的南侧路边经常停着一些卖瓜的车,车边上还挂着广告牌,内容大多是“正宗巴盟华莱士”“巴盟开园香瓜”“不甜不香不要钱”“保沙保甜”,吸引了不少过往的车主停车购买。

  6月25日临近中午,记者来到该路段看到,由于前一天夜晚降雨,当日只有两个瓜摊,并没有往日多,但是仍有一些路过的车辆停下来购买。有一辆小货车上装着不少西瓜和华莱士,还立着一块写有“正宗巴盟瓜”的牌子。黝黑较瘦的摊主笑着说:“这些瓜是我从北京批发来的,大多是山东产的瓜,但是这里的人都认巴盟瓜,所以这么写才能吸引顾客。”闲聊中,该男子也坦诚,自己不是瓜农,确切地说是瓜贩子,季节性的从外地批发来水果后,在城市的一些繁华路段出售,虽然不同于瓜农的自产自销,但是辛苦也是不言而喻的。他说:“现在人们的工作都挺忙,尤其是年轻人,晚上下班了也没时间逛菜市场,回家路上看见有啥就买点啥,我们也是看准这样的需求,在一些下班的高峰路段卖瓜,确实比在固定摊位或者市场里卖得多,而且也不用交管理费,再说点不能明说的,就是即便秤上差点儿也没人找回头账。很多路边的瓜摊都是瓜贩,但我们也挣的是辛苦钱,一天吃不上喝不上,天气热,晒得够呛,也都不容易。”

  对于路边的瓜摊,家住公务员小区的胡女士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说:“我平时在路边瓜摊买的不多,总担心不够斤秤,不过要是看见开着农用车的老乡来卖瓜,一般都会多买一些,一来觉得他们进城卖瓜不容易,尽自己一份心意帮帮他们,二来还是觉得老乡更实在,价格不贵,秤上不骗人,比较放心。”

  在玉泉区建华街南巷,记者看到一处西瓜摊设在了路边。据摊主介绍,他出售的西瓜是北京大兴的,售价1元/斤。对于这个价格,附近的大爷大娘们觉得有点儿贵,不愿意买。一位大爷对记者说:“现在西瓜大多是0.8元/斤,便宜的有0.65元/斤,都挺好吃的。”

   卖瓜不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首府市民青睐的“巴盟瓜”目前还没有大批量上市,除了一些香瓜陆续进城,西瓜则需要等到7月中旬左右才能采摘,所以目前只有一些卖香瓜的瓜农进城,而大批卖西瓜的瓜农还没有来。

  瓜农老蔡来自于巴彦淖尔,从6月以来一直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黑河沿路一带卖香瓜,“我的瓜都是自己地里种的,全是旱地瓜,运到呼和浩特市卖的价格比本地高一点,西瓜1元/斤,香瓜10元/3斤,买的人挺多。”记者注意到,老蔡开了一辆小卡车,车后箱内装满了华莱士、西瓜、香瓜,短短5分钟时间,就有两个路人分别买了一袋香瓜和一个西瓜。

  老蔡进城卖瓜以来,白天卖瓜,晚上在车里盖上毯子睡一觉,每天要经常开着车挪地方,非常辛苦。“停在附近路上,村子里的人让我挪地方,附近工地的人也让我挪地方。有时候停在马路上,交警也会让我挪地方……”老蔡告诉记者,只要有人让他挪地方,他就会好言好语向对方解释,再将车开走,但仍在小黑河附近找地儿停车。

  虽然辛苦,老蔡却不愿意就近到便民市场摆摊。“第一我是临时来这儿卖瓜,不想弄得那么复杂,外地人来本地人市场怕受欺负。第二我在这儿的生意也挺好的。”老蔡告诉记者,遇到执法部门疏导自己进入便民市场时,自己就跟对方打个“游击战”,不断躲避。

   环卫交通压力增加

  在世纪六路采访时,记者看到有几名环卫工人正在3个大垃圾箱前忙碌,他们挥动着铁锹把堆放在附近的垃圾铲到垃圾箱中。一位姓何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们是赛罕区环卫局五所的环卫工人,每天负责轮班清扫世纪六路上的垃圾,“对于路边这些瓜摊,我们是又生气又无奈,剩下的瓜皮或者烂瓜经常就扔在路边,味道难闻,还会流出汤水,不好清理。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替瓜摊‘收拾残局’,虽然告诉摊贩要把垃圾扔进垃圾箱,但是毕竟我们没有执法权,人家不听也没办法。”

  记者从赛罕区交管大队了解到,每到夏季瓜摊增多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无牌无证、乱停乱靠,尤其是在一些繁华路段及小区附近路段,不仅影响了交通秩序,市民随意停车也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容易造成拥堵,所以需要投入警力进行引导和管理。有民警表示,对于一些瓜农因为不了解城市交通规则而出现违章的情况,大多以劝导、教育为主,告诉他们什么时间段可以通行,哪里不能驶入,哪里不能路边停车,避免给瓜农自己和城市交通带来麻烦。

   引导摊贩入市

  进入夏季以来,在首府街头小巷,部分摊贩还因争抢地盘发生口角打斗……记者了解到,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街头摊位大多属于流动摊贩,按规定不应该随便摆摊,城管执法人员看到后,大多要求摊贩停止摆摊,或者将他们引导到附近的便民市场进行售卖。

  “便民市场人流量比街头要大很多,但由于流动摊贩不需要交摊位费和卫生费,很多小贩跟城管执法人员打起游击,你来他走,你走他又回来。”赛罕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张碧华告诉记者,一部分摊贩听从执法人员疏导,就近入市,但仍有一部分摊贩拒绝入市。

  此外,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城环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已经投入运行的范家营便民市场将为马路摊贩提供摊位,让他们免费入驻,结束街头乱摆摊的局面。

   计划开放部分路段

  记者了解到,针对首府周边瓜果蔬菜成熟上市,大量瓜农、果农、菜农涌入市区,沿街进行售卖的情况,赛罕区城管执法人员利用疏堵结合的方式进行规范化管理,截至目前已引导瓜果车辆300余辆。

  “每年瓜农果农进城后,多沿街占道经营,不仅影响城市道路交通,还在路面留下大量果皮等杂物,大大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力度。”张碧华告诉记者,为了在农民经济利益和市容之间取得平衡,执法人员对瓜农实施规范化管理,计划向瓜农开放部分路段。“由于赛罕区属于新建城区,有些路段还属于新建路段。每年我们都会实地走访,研究哪些街道适合向瓜农开放,而且这些开放的路段都要派专人管理,保证车辆停靠在马路牙子上,不影响交通,不扰民。”张碧华告诉记者,目前赛罕区城管局计划开放山丹街、惠民街、桃李巷等路段,引导瓜农前去售卖瓜果。

   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

  赛罕区城管局执法大队大队长董琦:自2010年起,赛罕区城管局率先为进城卖瓜的瓜农开辟了绿色通道,如今已经形成了常态化管理,并将这一管理模式应用到了冬储菜市场等处,惠及前来首府解决销路问题的菜农、果农。目前,距离大批瓜农进入首府尚有半个月,赛罕区城管局多次召开相关会议,部署具体管理办法,探讨如何更好地服务瓜农,更好地保持市容整洁。

  对于服务瓜农,我们推出了3种管理办法:一是将瓜农安置在二类、三类的居民区街道上;二是引导瓜农进入便民市场,不用交纳管理费、卫生费等费用;三是安排瓜农在赛罕区无公害蔬菜基地售卖瓜果。

  执法人员看到流动瓜农时,会主动上前询问,并就近为瓜农寻找人流量大的空地或者便民市场,方便他们摆摊,同时我们还得和交管部门进行协调,以免拉瓜车被扣,还得要求环卫工人对卖瓜场所周围加强保洁力度,以免影响市容。

  其实,城管对瓜农的工作已经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如今看来效果很好,但是也需要更多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提醒瓜农朋友们,进城卖瓜遇到困难时,可以主动联系我们,我们一定会尽力帮助解决。另外,在卖瓜时,应避免影响城市主干道交通或者堵在小区门口,影响居民们出行。

  夏天来了,街头巷尾出现了不少流动瓜摊,给市民带来了方便,也给瓜农、瓜贩带来了生意。但是每到卖瓜季,瓜摊多、乱、散就成了突出问题,影响环境卫生也带来交通压力。如何对这些临时性流动瓜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既便民又不扰民,这就需要城市管理部门的有效管理了。

  近几年,全国很多城市都出现了“西瓜地图”这一提法,其实所谓的“西瓜地图”背后所体现出的,正是城市管理部门针对短时间内大量瓜农进城之后的城市管理智慧。可喜的是,记者发现,从监管到引导,从管理到服务,工作的转型既保障了瓜农的利益,同时又尽量避免占道经营、阻碍交通、破坏环境等弊端,给首府点个赞!(首席记者 来春誉 记者 郝儒冰)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