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圆桌会】中“毒”的跑道要狂奔到几时?
时下,校园“毒跑道”似乎越跑越长了,正向多地蔓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毒跑道”已经至少波及到江苏、广东、上海、浙江、江西、河南、北京等地,事发学校多名学生出现流鼻血、咳嗽、头晕、反复发烧等症状。
观点1
唤醒“打盹”的监管
塑胶跑道作为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标志之一,其铺设是个专业门槛高、对施工监管要求很严的工作。然而,如此严格的工艺却频频出现施工单位资质不合格、用料不环保、偷工减料等不同程度的问题,从工程的立项到项目的招标,从建设的施工到竣工的验收,全程漏洞百出,本该为塑胶跑道的合格与否把住最后一道关卡的监管部门,却未能做到有效监管,让“毒跑道”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各地校园,导致整个塑胶跑道的建设链上流淌着各方“不道德的血液”。如何彻底遏制这一现象,唤醒“打盹”的监管便成为重要一环。
唤醒“打盹”的监管,需建立完善的检测标准,对生产企业加强监管,堵住有利可图的缝隙,严守质量关。就“毒跑道”问题,目前多个部门纠结于国家检测的空白,而互相推诿。建立国家统一标准,不仅可以堵住监管部门的嘴,同时也是为学生的健康打一剂强心剂,为提心吊胆的家长吃一个定心丸。唤醒“打盹”的监管,还需提升监管力度。再完善的标准若不真正地执行起来,落到实处,依旧只是一纸空文。只有提升监管力度,联合环保、住建、质监、教育等各个监管部门把好监管的最后一道关卡,方能铲除“毒跑道”的滋生土壤。最后,唤醒“打盹”的监管,须彻查,对监管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提高其违法成本,令其无处推诿。只有“裁判员”公平公正,“运动员”才没有侥幸心理。
学校里的孩子本应茁壮成长,无忧无虑地在操场上撒欢,莫让“毒跑道”扼杀孩子的健康,莫让监管之失助推“毒跑道”的铺就。唤醒“打盹”的监管,为祖国的花朵撑好保护伞。(叶归根)
观点2
远离“毒跑道”要靠法律发力
“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直到风险爆发才开始寻找病因,寻找病因还总是烟雾缭绕,追问责任也总是推三阻四。每一次疑似“毒跑道”事件,都是沿袭着舆论推一步、相关部门迈一步的路径,能不让家长寒心么!家长的穷追猛打,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媒体的不舍追问,是为了维护正义。校园之内,如果靠良心不能让孩子远离“毒跑道”,那相关部门又岂能采取鸵鸟政策?为何不采取雷厉风行的切实行动,把学生的健康与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集中检查,彻底铲除“毒跑道”的滋生土壤,彻查其中是否牵涉教育腐败,严肃追究相关人员、机构的责任,用主动守护还校园一个安宁、健康。
当然,要让“毒跑道”远离我们的孩子和学校,更要发挥法律的威力。各地应当严格按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标准执行,在校园公共设施等的生产、采购、施工、验收、使用、监管等各个环节规范操作,用最负责任的态度保障塑胶跑道等校园设施的安全。近年来各地疑似“毒跑道”事件高频度大范围地一再发生,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该领域法治建设的不完善。我们要尽快完善这一领域的法治建设,法律不完善的要尽快修订完善,不仅要制定更细致的法规法条,关键还在于要真正提升法律的执行力,发挥其震慑作用,依法严惩参与“毒跑道”生产、销售、购买的每一个不法分子。用法律制裁、终结“毒跑道”,既是公众的期待,又是公正的检验。也惟有法律,才是校园公共设施质量和安全的“守护神”。
没有对孩子健康的守护,哪有未来祖国栋梁的成长。任由“生态炸弹”埋伏在孩子身边,无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所有人都可能是潜在的受害者,这正是每个忧心家长夙夜难寐之处。还望企业、学校、政府各尽其责,依法做到全过程规范管理,让孩子们远离有“毒”跑道。(宗国)
e针见血
@窗外细雨:“毒跑道”事发,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先铲了跑道再说。但这仅仅是应急手段,如果不从源头上、管理机制上解决,没有了“毒跑道”,下次我们还会遭遇“毒教室”“毒课桌”……
@松辉:“毒跑道”事件既是一个教训,更是一个提醒。毕竟,安全从来都不是假想敌,别等到真正出事了,才幡然悔悟。真到那个时候,恐怕已经晚矣。
@坦洋红:熟悉茶叶制作的人都知道,从采摘到萎凋,从炒青到揉捻,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成茶的质量和口感。塑胶跑道同样如此,标准虽然严,但毕竟环节多,只要其中一段没有把牢,再严格的标准,再美好的设想,都只会成为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