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

12.05.2015  11:17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7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地震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痛,而就在半个多月前,尼泊尔强震波及我国西藏,多次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再次提醒我们:地质灾害随时可能发生,防灾减灾是必须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

  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防灾减灾形势十分严峻。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科学减灾,依法应对”,是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这一主题基于我国现阶段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工作情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要做到科学减灾,在灾害面前不自乱阵脚、手足无措,关键是要让全社会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

  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意味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灾害分两种,有些是人类无法预判和控制的,有些则由人为因素造成。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土壤植被的破坏,对地质环境的干扰,均有可能引发灾害。人与自然只有和谐相处,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的惩罚”。这就要求我们保护好各类生态空间,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人为干扰。在规划过程中,依山就势,顺应自然;在工程建设前,科学评价环境承载力,充分进行论证;在项目选址时,慎重考虑,远离隐患;在开采资源时,有计划、有节制,杜绝疯狂的掠夺式开采。

  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地质灾害防范和治理工作。地质灾害防治,最关键的是以人为本。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要以搬迁避让为主,工程治理为辅。近年来,有些地方创新工作方法,将地质灾害治理与土地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乃至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也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这样的经验,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和推广。对于普通的地质灾害隐患,必须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力量,运用各种先进的监测和通信工具,同时要建立科学的防灾避险预案,保证在危险发生时及时有效应对。

  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重要的途径是强化对灾害机理的研究及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对灾害成因、变化等规律了解越多,就能获取更多的时间,采用更合理的方法预防和治理。先进设备是防灾减灾的利器,如安装在泥石流沟里的监控摄像头、安装在滑坡体上的裂缝监测仪和在震后用于排查次生灾害的无人机等,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防灾减灾设立特殊的纪念日,不是说只在这一天强调防灾减灾,而是要唤起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因此,要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将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普及到每所学校、每个社区、每户人家、每个人。只有这样,当灾害发生时,伤害和损失才能降到最低。

  与自然灾害抗争,贯穿着整个人类文明史。一次又一次灾害,没有毁灭人类文明,原因就在于人类从中接受教训,学会了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今天我们重温以往的经验教训,是为了更好地顺应自然规律而为。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白鹤等万余只候鸟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王靖)金秋十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