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场机制激发基础研究动力

16.04.2015  17:04

  有数据显示,我国研究者近些年写了大量论文,但大多数是在重复地做低层次的研究工作。当前很多重要的研究领域仍由欧美发达国家主导,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总体上还是跟踪性的,原始创新研究较少,同时有分量的成果十分有限。面对上述问题,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发挥更多奖励激励作用,充分激发基础研究的内生动力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吉林大学考察时指出,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根基,也是产品和装备升级的支撑。搞基础研究就要摈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沉下心来搞研究、实验,才会有大发现、大创造,希望大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多出成果。

  基础研究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潜力的重要体现。基础研究因投入费用高、失败风险较大,研究成果却能产生较大社会福利,属于典型的公共品之一。不过,公共品供给往往是市场失灵的重要领域,如“搭便车行为”、“公地悲剧”等,最终会导致市场供给不足或缺乏。因此,从各国来看,基础研究主要由政府投入提供支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基础研究投入。2006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155.76亿元,2013年达到555亿元,年均增长约20%;我国科技论文总量2006年以来一直居于世界第2位;我国从事基础研究队伍体量已具备科技大国的规模;我国基础学科在国际上的综合排名大幅度提升,其中,数学、物理、化学、工程技术、计算机、材料、地学等位于世界前8位;取得了一批诸如量子通信等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然而,公共品由政府供给也不是完美无缺,也存在一定的失灵现象。主要原因有: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理性经济人”的利己性;缺乏成本收益的约束机制与竞争机制;政府有限能力与信息不对称;公共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性等特性,等等。具体到我国基础研究,主要表现为原始性创新不足,成果低效低质等。有数据显示,我国研究者近些年写了大量论文,但大多数是在重复地做低层次的研究工作。当前很多重要的研究领域仍由欧美发达国家主导,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总体上还是跟踪性的,原始创新研究较少,同时有分量的成果十分有限。

      面对上述问题,单独强调纠正科研人员、政府官员以及科研机构的利己性恐怕难以矫正,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发挥更多奖励激励作用,充分激发基础研究的内生动力。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教育等体制改革,优化基础研究这一公共品的供给。第二,引入市场机制,将公共物品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提供支持,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政府直接生产,可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使有关竞争更为充分。例如,深圳“民办公助”类新型科研机构华大基因研究院,短短6年成为全球基因测序及基因分析规模最大的机构,在世界权威期刊发表了近百篇高水平文章,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三,要规范和创新考核激励办法,探索新型科研机构市场化配置机制。传统科研机构的技术、资金、人才、设备、场地等要素资源依赖行政渠道配置,往往低效率或不合理配置,导致创新元素既缺乏又闲置。科研机构可采取企业化管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产学研成果机制,激化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内在活力。第四,建立基础研究成果产权保护机制,运用财税补贴、购买成果等市场思维,以市场化竞争机制激励企业或者组织参与基础研究,而不仅仅是拨款单一手段。第五,用制度和法纪来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