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庄严宪法走进百姓生活
[ 导读 ]“通过学习法律,使我的权益得到了保障,以后有类似情况我还是会通过法律方式解决。”前段时间,为了维护自己正当的休假权,市民王宇将自己所在的公司告到劳动仲裁部门,并得到妥善解决。
“通过学习法律,使我的权益得到了保障,以后有类似情况我还是会通过法律方式解决。”前段时间,为了维护自己正当的休假权,市民王宇将自己所在的公司告到劳动仲裁部门,并得到妥善解决。
“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我享有正当带薪休假的权利。”为了这场官司,王宇认真学习了宪法和其他相关法律。他说:“宪法赋予了我们相当完整的权利,但很多老百姓了解得还不多,我也只是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时才对此有所了解。”
这件事让王宇意识到,自身合法权利需要依靠宪法和法律武器的保护。“如果大家都有了这样的法律意识,才会推动全社会法制的进步,希望像我一样的人都能逐步树立起法律意识。”对此,王宇深有感触。
从文本走向实践,宪法必须用起来、活起来。如何让宪法能够真正地成为“活法”,也成了许多民众的心声。
“宪法意识要以上带下,率先垂范。”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李春晖表示,“落实宪法就是要把百姓的权利和保护的方法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确立。其实,把宪法修改好、完善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培养起来,让宪法真正步入我们的生活。”
在日前我市召开的学习宣传宪法座谈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云公和就表示,宪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要采取各种各样的具体机制来让宪法在立法、司法、行政和社会守法过程中得到实施,今后市人大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时修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完备的法律体系推动宪法的实施,保证宪法确立的制度和原则在我市得到落实。而今后我市也将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进一步健全立法机制。
“下一步还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要公开向宪法宣誓,强化宪法精神,培育宪法信仰,提醒宪法职责,督促公职人员就职后自觉遵守宪法。”云公和表示,要把宪法列入五年普法规划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并抓住纪念国家宪法日的契机,采取各种方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宪法,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突出抓好领导干部、执法人员的宪法教育,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建立健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学习宪法制度,把宪法作为中心组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只有让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带头了解宪法,掌握宪法,带头推动宪法实践,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宪法观念才能进一步增强,宪法的实施状况才会更好,宪法的权威才能够真正树立起来。”云公和说。
当下,虽然宪法的下位法正逐步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仍有不少首府市民习惯将宪法看作一种文献,因为在这方面还缺少对应的具体法律条款,司法实践中也没有将宪法作为直接的法律依据在法律文书中援引。
“长期以来,在人治阴影的影响下,宪法成了一个花瓶摆设,中看不中用,处在一个‘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尴尬境地。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牢固树立宪法意识,让宪法‘活’起来‘刚’起来,依法打击破坏违反宪法的行为,让维护宪法遵守宪法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
在李春晖看来,要树立宪法至上意识,必须坚持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准则,不允许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权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从‘法制宣传教育’到‘法治宣传教育’,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既包括对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的宣传,也包括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一系列法治实践活动的宣传。”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荣中厚则表示,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党和政府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将弘扬宪法精神,积极推动法治呼和浩特建设,推进多领域、多层次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统筹做好全市各项工作,解决突出问题,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稳定。
“虽然我还不了解,但是我知道它很重要。”日前,在我市中山路上的新华书店,市民周斌带着孩子买走了一本薄薄的宪法单行本。而这本定价只有数元的小册子的畅销,也让我们看到了变化。
[责任编辑:赵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