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证合一”! 内蒙古商事制度改革又有大手笔

10.07.2018  20:02

  近日,内蒙古召开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了全区商事制度改革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其中,即将开始实行的“32证合一”备受关注。记者了解到,目前自治区13个部门已经联合印发通知,定于6月底实施这一改革,并就合并事项、信息传递、效力确认等做出规定。

  “多证合一”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简化市场准入手续,活跃经济发展。内蒙古先后推出“三证合一”“五证合一”,2017年统一实施“21证合一”,而即将实施的“32证合一”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核发一照、信息共享”的工作模式,申请人办理登记注册时只需填写“一张表格”,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领取营业执照后,不再另行办理被整合备案登记事项,可以说比之前的改革更进一步。据了解, “32证合一”的营业执照具有被整合证照的各项功能,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通行通用。目前,自治区层面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需要各盟市、各部门抓紧落实。

  自内蒙古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每年都有新任务,新成就,成为全面深化改革中政策体系最完整、社会影响最广泛、参与部门最多的重大改革。第三方调查表明,企业对工商注册满意度为85.4%,是获得感最强、满意度最高的改革之一。

  近五年,全区市场主体净增56.4万户,个体私营企业登记从业人员净增112.4万人,注册资本净增2.9万亿元。截至今年4月底,全区市场主体发展到192万户,从业人员579.8万人,注册资本4.65万亿元。据调查,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新设小微企业平均活跃度达7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改革极大推进了企业开办和注销便利化,内蒙古在着力推进企业开办和注销便利化的同时,集中统一归集公示各部门涉企信用信息,进行互联共享、互认互用,减少办事环节和程序,减轻了企业负担,推动了企业快速参与市场竞争。

  改革颠覆了传统的监管方式,由过去的人海战术变为运用大数据实施信用监管。目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内蒙古)已收录市场主体信息1.2亿条,日均访问量20万次,1.5万名“老赖”被限制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等职务,部分失信企业在荣誉授予、银行开户、政府采购等方面受到限制。通过近五年的商事制度改革,新业态得到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为创业创新、扩大税收、创造财富培育了新生力量。

  记者了解到,除了“多证合一”改革外,自治区下一步将按照国务院部署,抓紧推进和完善四项改革:一是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自治区计划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其中,工商登记不超3天,印章刻制不超1天,申领发票不超1天。二是加大跨部门双随机抽查联合检查力度。三是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目前,已经在全区实施有限责任公司类的企业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9月底将覆盖所有类型的市场主体,“不见面办理”或“最多跑一次"正在变为现实。四是加大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力度,今年3月15日起,无介质电子营业执照改革全面实施。下一步重点是建立市场主体身份认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应用,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电子营业执照成为“互联网+”环境下市场主体的唯一网络身份认证和管理标识,力争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照走天下”。(记者 冯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