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牧民母子同时考上大学

26.08.2020  17:30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26日电(郝芳芳 石毅)520分,当知道儿子高考分数是全市蒙授理科第一名时,43岁的蒙古族妇女日娜笑了。404分,在看到自己高考分数那一刻,娜日娜哭了。

  哭笑之间,是这位朴实的蒙古族妇女对大学梦23年的追逐之路。正如她最喜欢的一句蒙古族谚语:放盐要足够,做事有终结。

  娜日娜和丈夫、儿子。新华网 石毅摄

   梦圆之时

  “妈,你就跟我一起复习参加高考吧。

  “我能行吗?

  “能!

  这是2019年8月的一天,娜日娜和儿子陶拉嘎的对话。

  一个月后,娜日娜走进呼和浩特市一家补习学校,开始高考前的集中学习。儿子在100多公里外的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中学紧张备考。

  今年7月,母子二人同时走进考场,参加蒙授考试。高考成绩公布,娜日娜蒙授文科总分404分,超过蒙授文科二本录取线;陶拉嘎蒙授理科总分520分,超过一本录取线。

  填报志愿后,陶拉嘎被内蒙古大学物理专业录取。娜日娜因内蒙古本科一批降分补录,被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录取。

  母子同时考上大学,在四子王旗牧区传为佳话。

  娜日娜在放马。新华网 郝芳芳摄

   23年追梦路

  1997年,在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中学读高三的娜日娜,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

  她在周末回牧区时发现,聋哑母亲患上严重腿疾,几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几个姐姐也都嫁人,谁来长期照顾生病的母亲?

  “一个人没有孝心,也做不成什么大事。

  在照顾母亲和高考之间,娜日娜作出抉择——回到牧区照顾母亲,放马牧羊。

  从那时起,高考离她远去,也成为她心中的执念。

  生活手忙脚乱的日子里,高考也一次次出现在娜日娜的梦里。她记得最清晰的梦境是,“自己坐在考场里,非常紧张”。  

  娜日娜在家招待客人。新华网 石毅摄

  2011年,了解到国家高考制度放宽,自己符合报名条件时,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娜日娜参加高考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她买了高中教材和复习资料,开始学习备战高考。但最终因为女儿尚小,家里的牧活儿多,又一次放弃参加高考。

  此时,距离她上一次放弃高考已过去十多年。

  转眼,又近十年。

  2019年,小女儿已经在呼和浩特读五年级,读高三的儿子也忙着备战高考。在陶拉嘎的鼓励下,和儿子一起参加高考的想法在娜日娜心里萌生。

  她把想法和家里人一说,丈夫支持、老母亲和小女儿为她加油。

  2019年9月1日,娜日娜走进呼和浩特市一家补习学校,正式备战高考。  

  在草原上放马牧羊,很多时候要骑摩托。新华网 石毅摄

   最紧张的人生

  集中备考的几个月,是娜日娜人生中最紧张的一个阶段。

  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给小女儿做好早点,吃完后送女儿去学校,然后再赶往补习学校上课。傍晚,再把女儿接回家,做饭、辅导作业,等女儿睡下后,接着学习到12点左右。

  补习班一位同学回忆,第一天走进教室时,看到在教室后面坐着的娜日娜,以为是老师。后来听说是要参加高考,特别惊讶。学习日久,娜日娜的精神感染了很多同学,大家不叫她阿姨,叫姐姐。

  巴雅尔老师是在2019年8月接到娜日娜打来的咨询电话,当听她说已40多岁时,巴雅尔有些意外:“在教学生涯中有过30多岁的社会考生补习,但40多岁的考生第一次见”。

  学习伊始,娜日娜学的很费劲。高中毕业20年,很多课本内容都更换了,娜日娜跟不上教学进度,心里特别着急。巴雅尔找她交流了几次,鼓励她加油。

  在后来的学习中,娜日娜凭着一股钻研劲儿,慢慢赶了上来,这股劲儿也影响了班里很多同学。她的学习能力,也让老师们惊讶。

  娜日娜也在影响着儿子和女儿。在边陪读边补习的几个月里,女儿的学习态度变得非常主动,经常受到老师表扬。而儿子更是将母亲的榜样力量,归结为自己考得好的原因之一,“妈妈那么努力,自己没有理由不刻苦学习”。

  娜日娜和儿子交流。新华网 石毅摄

   宝贵的财富

  2020年高考,娜日娜和陶拉嘎同时走进呼和浩特和乌兰察布的考点。

  在进入考点时,保安拦住娜日娜说:“家长不能进入”。娜日娜拿出准考证向保安解释,顿时引来人们围观,这让她更加紧张。好在进入考场后,监考老师都过来跟她说“姐姐,加油”,这让她又放松了许多。

  43岁的娜日娜,第一次坐在了高考考场里,内心澎湃,身上冒汗。平复心情后,她集中精力开始答题,“感觉考场里就我一个人,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

  最难熬的是英语。娜日娜大部分题不会答,干脆在草稿纸上画起牧区的羊和牛。

  最后一场考试后,闺蜜巴德玛捧着一束鲜花在考点外等候娜日娜,原本说好庆祝的两个人拥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在此刻,娜日娜终于了却23年前的遗憾,完成了坚守23年的梦想。她说:“其间的甘苦,对我来说都是宝贵财富”。

  娜日娜丈夫盖哈玛在筛沙子,家里房子都是他自己盖起来的。新华网 石毅摄

   最坚实的后盾

  “老公,我要是考上大学还去上吗?

  “上!

  “你一个人能忙过来吗?

  “能!

  这是高考分数公布后,娜日娜和丈夫盖哈玛的一次对话。

  这名朴实的蒙古族汉子,一直是娜日娜高考最忠实的支持者。他不善言辞,会用实际行动鼓励妻子追求梦想,实现梦想。

  盖哈玛和娜日娜的爱情,有点像“童话”里的故事。

  彼时,初中毕业的盖哈玛从锡林郭勒盟到乌兰察布蒙古族中学补习,娜日娜读高一,两人在校园里相识。

  第二年,盖哈玛考上了呼和浩特的一所中专学校。两人开始书信联系,以纸传情,互诉思念。

  丈夫是娜日娜最坚实的后盾。新华网 石毅摄

  娜日娜高中毕业后回到牧区。一年后盖哈玛也毕业了,尝试着自己做生意,但两人之间依旧书信不断。转年,盖哈玛来到牧区,追寻娜日娜。最终,两人在草原上安家。

  结婚20年来,娜日娜藏在心底的那个梦想,盖哈玛懂得,也一直在默默支持。

  在他眼里,多读书,对娃娃们有好处。

  “自己没有机会,但儿子、妻子有这样的机会,我全力支持,我会供他们。即使以后都回来做牧民,也要做有知识的牧民。”盖哈玛说。

  23年间,娜日娜执着地追逐着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新华网 石毅摄

   将读书进行到底

  高考成功,娜日娜说要归功于读书。

  娜日娜爱读书,上学时,就爱看文学、历史类书籍。

  回到牧区后,娜日娜结婚、生儿育女,生活被琐事和劳动所困,但闲暇时,她还是喜欢把自己“”在书里。

  《百年孤独》《红与黑》《失乐园》……一部部文学作品被她一页页翻完。在消解疲劳同时,她的精神世界得到很大满足。

  那时,娜日娜的汉语水平还差些,对一些文学作品很难理解,但在字里行间,她还是感受到了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活。

  茫茫草原,昏暗的灯光,空旷的风,娜日娜在寂寥中将自己融入书中世界。她越来越爱读书,时不时地往家买书。《读者》杂志,她订阅了多年。

  娜日娜说,读书让她感知到了更大、更美的世界,充实着她的生活,“看书对于我来说,就像口渴了要喝水一样”。

  在草原牧羊的时候,娜日娜经常想象在大学图书馆里看书的情景。

  现在,想着过些时间,她就能坐在大学图书馆里,娜日娜非常激动。

  上大学,对于娜日娜而言,既是一个梦想的结束,也是另一个理想的开始。

  她说,既然上大学,就要好好上。“能考上研究生,就再念研究生。能考上博士,就再念读博士。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