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举行建市30周年庆祝大会

21.11.2014  22:34

在赤峰建市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13年8月16日)

王 中 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赤峰建市30周年。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各族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干部,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驻赤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中区直驻赤单位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节日的祝贺!向曾在赤峰工作、为赤峰发展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向关心支持赤峰建设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1983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昭乌达盟,设立地级赤峰市。30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承接了原昭乌达盟发展的基础,谱写了赤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历经30年艰苦奋斗,我们实现了经济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69亿元,是1982年的118倍;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39亿元,是1982年的123倍;固定资产投资由建市之初的每年两亿元左右达到现在的每年上千亿元。三次产业比重由52.4:26.5:21.1演进为15.1:55.4:29.5,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4.2%上升到48.3%。工业形成了有色冶金、能源、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新型化工产业快速崛起,机械加工、纺织服装、建材、制药等传统产业经过改革重组、承接产业转移重新焕发生机,基本构建起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培育形成了一批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和园区。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革,高效节水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集约化、市场化、组织化程度普遍提高,2012年粮食产量达到100亿斤,成为全国27个产粮超百亿斤大市之一;今年6月末家畜存栏达到1923万头只,连续多年居自治区首位。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商品极大丰富,市场繁荣活跃,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旅游、文化、金融、房地产、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迅猛,初步建立起与产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生活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历经30年艰苦奋斗,我们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历史性转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78元,是1982年的43.5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79元,是1982年的26.3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67亿元,是1982年的560倍。城乡居民就业更加充分、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覆盖城乡,贫困标准提高、贫困人口大大减少。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发生重大变化,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5%和38.8%,下降了23.5和21.7个百分点,家用大件商品从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住房、汽车、电脑等等,教育、文化、旅游度假、体育健身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部分居民开始用富余资金投资理财。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92平方米,是1982年的5.6倍;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4.47平方米,是1982年的2.3倍;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14辆,农牧民每百户拥有汽车4辆。我市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行列,赤峰农博会晋升为国家级展会——中国北方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在全区率先实现教育“两基”达标,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全面实施,高考本科上线率居自治区前列;赤峰学院晋升为本科院校,结束了我市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掘、整理、利用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50处,红山文化遗址、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全区率先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获得长足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2012年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998个,是1982年的2倍;床位数17527张,是1982年的2.4倍;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群众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体育人口越来越多。2010年、2012年赤峰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百姓幸福感最强城市。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