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效显著
2015年,赤峰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和自治区工商局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三管齐下”,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营造宽松平等、公平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6月1日至2日,自治区政府常军政副主席视察赤峰市时,对赤峰市市场监管委商事制度改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6年1月21日,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赤峰市作了经验介绍。
一、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一)全面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把“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作为商事制度改革的重点,由分管副市长亲自安排部署,进行先行先试。4月中旬,牵头组成联合考察组赴朝阳市、宿迁市学习考察工作,并提请市政府多次组织召开部门协调会,密切了相关部门工作的衔接配合,加快了软硬件系统设施的开发配备。5月下旬,研究出台了《赤峰市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高起点设计改革模式,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确定在市和翁牛特旗政务服务中心开展试点工作。6月2日上午,常军政副主席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颁发了全区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9月24日,全市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截止12月底,全市共办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注册2705户,换发5422户。
(二)深入推进“先照后证”行政审批改革。6月中旬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先照后证”行政审批改革,除法律明确规定的5项和国务院规定的34项企业注册登记前置许可外,所有商事主体一律实行“先照后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催生发展动力。同时,积极做好企业登记注册权限下放工作,除上级工商部门委托授权登记企业外,市本级的2912户企业已全部移交旗县区管辖,方便了企业就近办事。
(三)率先开展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工作。自治区工商局确定在赤峰开展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试点工作后,于7月下旬组织人员赴深圳、厦门等地学习考察,并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做了大量前期筹备工作。12月30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颁发了全区首张电子营业执照。12月30日,全程电子登记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后,经营者通过互联网可以办理网上名称预先核准和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并可选择核发有介质和无介质营业执照,企业注册登记的信息化、便利化、规范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大力清减行政审批事项。认真按照上级行政审批事项的“接、放、管”工作要求,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服务”,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再造行政审批流程,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切实把党和国家有关简政放权的惠企政策落到了实处。全年承接上级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0项,取消4项,合并2项,下放8项,全部行政审批时限由优化前的2492个工作日减至优化后的1082个工作日,减少56.6%,申报材料由优化前的1085个减至优化后的962个,减少11.34%。
通过“三证合一”、“先照后证”改革以及全程电子化登记等各项政策的深入实施,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促进了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截止12月底,全市新增市场主体48008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了233571户,注册资本2484.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7%和19.32%。
二、依法严管,有效规范,努力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秩序
(一)全面落实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加强组织领导,扩大社会宣传,强化业务培训,注重工作指导,组织调动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清理垃圾数据,做实主体分母,2013年、2014年度综合年报公示率分别为94.95%、94.71%,在全区排名第4名。截止12月底,全市169110户市场主体进行了联络员备案,有11138户企业公示了即时信息,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公示行政处罚案件信息65件。
(二)切实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监管。严格落实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制度,依法对44555户未按规定履行信息公示义务或因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及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取得联系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标注为经营异常状态,2249户市场主体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信用约束和“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联动惩戒机制初见成效。同时组织实施企业公示和个体工商户年报的信息抽查工作,落实“双随机”监管机制,有效规范企业公示信息行为,共组织实施5次定向或不定向抽查,抽查中有336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抽查监管震慑力初步显现。此外,积极推动部门企业信息共享与联合惩戒机制建立,目前已拟制《赤峰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与共享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待市政府组织召开相关部门研究通过后进行专项推进。
(三)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在全市统一开展了“春耕保卫战”、“安居保卫战”、“健康保卫战”、“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公用企业限制竞争专项整治”等系列专项检查行动,依法立案调查涉及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商标侵权、虚假宣传、制假售假、无证照经营等违法违规经营案件208件,涉案金额6000多万元,切实规范了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行为,有效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杨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