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红十字会宣传红十字志愿服务理念,传递正能量

28.11.2014  18:13

长期以来,赤峰市红十字会大力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在每年的“5.8”世界红十字纪念日、关注自闭症儿童主题日,“粉红丝带”关注乳腺癌妇女主题日等都举办大型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行为,引导社会爱心力量参与到扶贫助困和各种人道救助活动中来,传递正能量。因此红十字志愿者是这些志愿服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今年市红会在以往的基础上又招募红十字志愿者1806名,他们在我会宣传与筹资、应急救护培训、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无偿献血等人道救助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事迹,今天我们向大家讲述两位优秀红十字志愿者的故事。

他们是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新城区王府社区门诊主任陈东和红山晚报记者马雪松,陈东从医21年里,一直利用工作之余帮助他人,当了解到所在社区一位孤寡老人因行动不便取药难时,坚持多年为其送药,不收任何报酬,同时还与多位高龄老人建立联系,在这些老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如多次接到求助者电话后半夜陪老人去急诊就医……。2006年陈东与红十字会第一次结缘,随后便主动申请成为了一名红十字志愿者,他不仅利用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市红会组织的各项应急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活动,同红会工作人员一同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为普及初级卫生救护知识,降低突发事件意外伤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今年在我会开展的红十字爱老行动中成为首批红十字爱老医护志愿者,一方面担负着医护志愿者们的联络和组织工作,与此同时还与其它志愿者一道进入社区为老人进行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马雪松记者参与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已有10年之久,在这10余年里他为红十字会的各种公益活动、灾害救援活动,弱势群体与红十字会的对接、爱心企业与红十字会的对接搭建爱心平台。如2003年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发生的6.1级地震的当晚马雪松就同我会工作人员一道赶赴现场救灾,并将受灾情况及时向社会报道。08年汶川地震马雪松以红十字志愿者身份赶赴汶川参与救援,并与其他同伴在当地救助11名受灾儿童。在“小希望”无偿捐献遗体的事迹中马雪松拍的最后一吻,一时间被各大新闻媒体转载,“小希望”的名字在中国大地上家喻户晓,同时在造血干细胞捐献、“5.8”世界红十字日宣传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最近,由红十字新闻志愿者孟静航采写的两位志愿者的事迹得到内蒙古《实践》杂志和《扶贫》杂志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