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北梁棚户区

22.12.2014  23:21

与其他城市居民一样,走出北梁后的人们完全融入到现代城市生活中。

每当时间的脚步走到年终岁末,我们总会在感慨与叹息中回首。因为无论这一年是悲是喜,它都将与早已逝去的每个年头一样,变成写满回忆的“匆匆那年”。一座城市更是如此,在每一年,每一个月,每一天,甚至每个小时,每分钟,都有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政策或事物出现。作为这座城市的记录者,我们撷取了2014年那些令人难忘的片段,与您一起,重温与分享。

市政基础设施匮乏、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差、低收入困难群体集中、矛盾问题错综复杂,这是昔日北梁的真实总结。今年,随着征拆工作的全面提前完成,越来越多的居民走出北梁,融入崭新的城市生活中。积聚在北梁13平方公里范围内密如鸽笼的老旧平房将逐渐从地图上抹去,这片土地期待着重生。

再见,老北梁

征拆是北梁棚改过程中的关键一步,也是困难最多、最集中的一步。在去年的“百日攻坚”之后,今年,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领导小组组织开展集中征收两大“战役”,抽调市区两级2000多名干部历时200天圆满完成征收任务。其中,“春季战役”搬迁居民23525户、拆除房屋面积153.6万平方米;“秋季战役”搬迁居民18907户,拆除房屋面积22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征拆任务已提前全部完成,累计搬迁居民5.58万户,共拆除房屋面积452万平方米。

这些生硬的数字背后,是动迁干部的真情付出。铝业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物流园区管委会主任李秋平,今年是西北门村三、四片区的包片县级领导,从2013年的“百日攻坚”起,他就负责福义街十一片区的征拆工作,对这项工作有着深刻感触。虽然在去年的动迁中,他已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家家户户情况不同,所面对的难题也层出不群,尤其是“秋季会战”中,相对于生活在国有土地上的居民来说,集体土地上的村民住房条件要优越得多,“故土难离”,给征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西北门四片区组长、东河区农牧局副局长付二润,在征拆关键时期母亲病重,等他赶回家,母亲已经去世,遗体暂放在殡仪馆,后来才处理。还有两名因企业改制存在问题的老上访户,动迁干部前后登门60多趟。”动迁过程中的很多事,李秋平至今仍历历在目,许多北梁居民也铭记在心。

因为征拆,以往居民看似平静的生活被打破,隐藏的一系列矛盾集中爆发:老人去世,未留遗嘱,子女们为分家产闹得不可开交;买卖房屋未过户,看到有利可图,原房东反悔;还有房屋产权归属不明确的,房屋使用性质有争议的……“清官难断家务事”,正是征拆干部们把北梁居民当作亲人般的付出,才让一个又一个难题迎刃而解,使得征拆任务得以提前完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北梁棚改征拆过程中,制度的建立成了最有效的保障。从建立片区、办事处、现场指挥部和市领导小组分级例会制度,到完善服务群众、信息公开、质量监管、监督考核、纪律约束,再到坚持“点对点、面对面”为居民解读政策、选房搬家,北梁房屋征收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帮,户户有人盯”,也实现了“依法征收”、“阳光征收”、“和谐征收”。 

你好,新生活

拆迁要顺利,安置得给力,这是所有参与北梁棚改的干部和居民的共识。在征收安置中,采取货币补偿20418户,产权调换35095户。截至目前,北梁安置新区已开工建设一到四期安置房189万平方米、24736套,回购安置房86.7万平方米、12600套(其中用于周转过渡969套)。已经交付使用一期新建安置房4236套,年底还将有3000多套回购房具备交付条件。

北梁共拆迁5.5万多户,今年年底已安置近3万户,其中以异地安置为主。还有2.6万户入住周转过渡房,到2016年底,北梁拆迁居民将全部住进安置房。与此同时,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适应过程,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不会用厕所、电梯,管道井里放冬菜等,面临很多新问题。”北梁新区社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石丽娜说,引导居民建立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在一开始就成为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

住在北梁新区北六区21号楼的71岁老人王秉清去年11月领到钥匙,今年1月26日正式搬入新居,即将住满一年,对于此前一直在梁上生活的他来说,从平房到楼房,经过了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刚搬来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不怎么下楼,现在没事儿就经常在一起打扑克、下象棋。”王秉清说。通过社区引导,他还渐渐养成了看报、健身等习惯。“社区有活动场所,以前没这个条件。”一年时间,王秉清老人完成了转变。

住进来,要住得方便,配套设施必须跟上,对于入住的居民来说,这与安置房同等重要。据了解,北梁安置区新区规划面积4.78平方公里,安置房总面积288.53万平方米,住宅面积237.27万平方米,248栋、31051户,分“北区、南区、西区”三个区域进行安置,为方便居民生产生活,选址全部靠近现有的商城、超市及学校、幼儿园、医院、公交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新建的供热、供气、供电、供水、排污、消防、道路等基础设施与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工程已同步规划建设。

今年截至目前,总长度30公里的18条道路及配套管网建设,6条已全线通车,4条部分通车,4条道路因安置房施工,拆迁障碍物影响暂未开工。保利、龙湾半岛、奥宇新城等安置小区外网配套工程和北梁供水工程正在抓紧组织实施。大水卜洞公园完成构筑物基础及绿化换土工作,转龙藏公园已完成设计招标,银匠窑市民公园正在完善前期手续,西口古民区街区保护修缮方案已通过规划评审。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涉及42个项目,社区服务中心、教育项目、垃圾转运站、图书馆等12个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已基本完工,其他32个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

憧憬,好日子

“不仅要让北梁百姓住进来,还要住得稳、住得好。”石丽娜说,老百姓是搬了,但搬了之后面临的问题依然存在,各种相关的保障措施如果无法及时跟上,那么棚改的目的就没有真正实现。今年,在征拆、安置的同时,相应的生活保障服务也在同步跟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就业。

据了解,北梁棚改涉及居民11.3万人,退休和无劳动能力4.2万人,有劳动能力7.1万人,其中,有稳定就业的2.8万人;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失业人员4.3万人。北一社区作为服务北梁安置居民新组建的社区,是东河区委、区政府第一个直管社区,其中的“妇女创业园”,针对40、50就业困难的北梁居民,展开技能培训。“我们负责进料,同时由东河区、市级及自治区三级妇联负责推销甚至出口,扣除成本后,剩下的收益都归劳动者个人。”北一社区服务站站长、党委书记吕心义介绍,这一做法得了很多妇女的支持。居住在北一社区一号楼的白秀芳今年58岁,在北梁居住时候,一家五口没有固定工作,搬入新房并没有让她真正地高兴起来。“没有收入来源,住楼房各种费用支出也多。”白秀芳的这一担心,很快得到了解决。社区成立“妇女创业园”后,此前对于编花一无所知的她,经过短短一个月的培训,很快得心应手。“不耽误家里事,还能和老姐妹们一起聊聊天,最主要的是每月还有1000左右的收入,够一家人基本的生活支出,很满足了。”如今,共有20多名北梁居民像她一样通过这一渠道解决了就业问题。

在北梁棚户区改造服务中心主任郭新钊看来,“北一社区的探索为做好整个搬迁居民的服务提供了借鉴”。据了解,北梁新区居民中,60%选择了自主就业,40%因为顾及家庭等各种原因无法实现自主就业,考虑到这一点,北一社区引进了 包头 市宏立厨艺学校,通过共建的再就业培训学校,并依托与之有合作关系的200多家企业,推荐就业,同时还成立了家政服务公司,免费培训月嫂、家政服务人员,举办两期受益已达100多人。

据了解,为全面解决征收居民后顾之忧,针对北梁新区居民,一方面,挂牌成立4个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免费技能培训1792人,提供小额担保贷款1777万元,通过创业带动就业756人,同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通过物业管理、保洁绿化、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等岗位安置居民1025人,促进了北梁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另一方面,通过落实社会优惠政策,北梁棚改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2792人,参保覆盖率91.3%;居民医疗保险参保95730人,参保覆盖率达100%,居民有了稳定的收入和完善的社会保障,没有后顾之忧,住着也更踏实了。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白鹤等万余只候鸟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王靖)金秋十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