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一年 首府数字城管邀市民“找茬”

19.12.2014  12:29

信息采集员张芳正在取证

信息采集操作平台

“城管通”方便信息采集

【来聚焦】

从今年1月1日至今,呼和浩特市数字城管运行已经近一年的时间。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数字城管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城管就是管小贩”的认识,以科学的手段管理城市的方方面面,包括井盖、路灯、变压器、电线、广告牌等部件类问题,以及焚烧垃圾、渣土车倾倒、流动商贩占道等事件类问题。获取这些信息的是专职的信息采集员,使用的是专业的“城管通”,信息汇总到指挥中心平台分级处置,所有信息有“来”有“回”。整个城市在这里就像一张大网,网住的是涉及市民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精细化、数字化让城市管理更加高效快捷。

【来看看】

问题处理更快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城管是执法车上的一个“标记”,上街巡逻,以人管人,这样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和民众的需求。于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逐步推广。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了解到,首府数字城管系统完成了190平方公里范围内29个街道办事处、187个社区、6688个万米网格中的21.8万个各类城市部件普查的定位置、定属性、拍照、数据编码以及内部数据整理入库等工作。目前,数字化城管的信息采集任务由呼和浩特市城环信息公司承办。

对于很多人来说,数字城管还很陌生,城管如何搭上“数字快车”呢?工作人员形象地向记者介绍:“首府被划成了许多网格,每个网格内都有信息采集员,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自己所辖的网格内不间断巡查。例如,发现有一处井盖丢失了,采集员通过手中的‘城管通’拍照并标注说明,把内容上传至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核实、分类,看是属于排水、供暖还是通讯部门。根据管辖关系,将任务指派给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置问题,并将结果回传,再由信息采集员实地核查井盖是否盖好了。只有问题全部处理完了,才可以结案。我们对责任单位实行考核打分,如果拖延或者完成的不好,都要扣分。通过信息采集、处理、立案、派遣、处置、回复核查、结案7个步骤,实现一级监督、二级指挥、分级处置、统一考评。这样的数字管理模式,不仅使处理问题的速度加快了,责任明确了,也对管理部门起到了督促、监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