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进城过年夏天回村种菜 “两栖”农民孟老汉的幸福生活

14.02.2016  12:18

  腊月里,孟庆才和老伴被侄子接回村里吃杀猪菜。坐在侄子家的热炕头上,孟庆才和亲戚、邻居们说:“别看才一个多月,我和老伴可想你们了,虽然我们住在城里,但是成天念叨的可都是村里的那些事。不过也快,开春3月底我们就搬回来。”

  在侄子家吃过饭,孟老汉到村子里转一转,这是他回村的惯例。看到家家门前挂起了红灯笼,过年的气氛愈来愈浓了。

  孟庆才,今年60岁,原是开鲁县义和塔拉镇凤凰岭村村民。2012年秋天,他和老伴拿出多年的积蓄,在县城买了一套楼房。

  其实,凤凰岭村位于国道303沿线,距离县城也仅仅20多分钟的车程,但是过去那些年,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村屯环境“脏乱差”,上学、看病、用电、上网、购物等极为不便,特别是土路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越差越没出路、越没出路越差”恶性循环。村子里的小伙子外出打工、大姑娘外嫁找幸福,连老年人也不愿意在村里憋闷着,这不,孟庆才老两口决定到城里买房住,享享县城的福。

  2015年,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覆盖到了凤凰岭村,一场新的变革给这个老旧的村庄带来新的生机。

  一条条平坦笔直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院墙,错落有致的瓦房,卫生室、便民超市、文化活动中心应有尽有,以前这些都是城里人才可以享受到的生活,如今在凤凰岭村已经成为现实。

  听说实施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孟庆才坐不住了。他着实惦记他的老房子,于2015年8月份,老两口决定回村一趟。一进村,老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街道、院墙、瓦房、绿化带……哪里都令人百看不厌,老孟的心暖暖的,同时也有一些小激动,一股类似离愁的情绪涌上来。

  老孟和老伴商量:“要不,我们搬回来住吧?”

  老伴也舍不得多年生活在一起的老乡邻,此次回来看着乡村巨变,正心里痒痒的,听到老伴征求意见,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老两口一合计,决定冬天在城里住,夏天回村里生活,做个新时期时髦的“两栖农民”。

  孟庆才的老伴周景枝说:“2015年9月1号,我们就搬回来住了。11月中旬,我们又搬到城里去了。以后每年11月至第二年的3月住城里,其余7个月再到村里住。”

  说起城里和农村的区别,周景枝说,在城里冬天做饭不用外出猫腰抱柴,就这一样舒坦。可是在农村住好处就多了,空气新鲜,更主要的是,亲戚朋友、左邻右居,经常走动,一起唠唠家常,从来不会有孤独感……

  孟庆才抢着补充:“我看城里和农村一个样儿!住、行方便,城里有的设施村里也都有了。即便是想‘下馆子’,出村往南一里地,就有好几家饭店,城里人不是还开车上咱们农村来吃么?”

  邻居们也纷纷点头认可,“十个全覆盖”让村民得到了实惠的同时,也给一些个体经营户带来了商机,村里孟昭杰开的“农家乐”饭店就相当火。

  这不,大年初一,孟庆才的侄子打来拜年电话:“叔叔——过年好!哪天再回凤凰岭啊?我去接你!今年夏天,我也准备开一个更时尚的农家乐饭店,叔叔婶子你俩天天来,我在自己的‘馆子’招待你们!”(本报特约记者任凤屹 通讯员杨永利)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