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变化喜看兴安盟发展之势

31.07.2015  14:49

   引领的力量崛起的足迹———透过变化喜看兴安盟发展之势

  从0到1,永远是最难的。

  兴安盟却在近两年时间里,不断迈出第一步,想别人不敢做的事,做别人不敢想的事,在发展上求新求变求突破,接连完成从0到1的突破。

  同时,在盟委、行署的强力引领下,改革和“破0”的积极思维带来了连锁效应,经济与信心实现“同生共长”。

  当前,无处不在的变化,成为兴安盟加快发展、跨越崛起的最强足音。

  -百姓“点赞”兴安之变

  “楼高了,路宽了,城市干净了,人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回到乌兰浩特探亲的张伟,刚两年没回来就被家乡巨大的变化震撼得不停地发出感慨。

  驻足在兴安路上,看车流如潮滚滚前行。是谁,都得感叹兴安盟的发展之快、变化之大。更令张伟意外的是,没想到乌市引进长春欧亚集团投资建设了欧亚购物中心。走进商场,仿佛置身于繁华的大都市。

  欧亚购物中心人流如织的火爆场面,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和判断。商场开业以来始终保持着较高人气,日均车流量达到3000多辆,客流累计超过50万人次,10天的营业额突破3000万元。

  市场的繁荣,充分说明群众的购买力增强了。企业家的眼光最敏锐,战略性投资的背后,是企业早已清晰地洞察到兴安百姓收入的提高、好日子的到来。

  人的年轮写在脸上,树的年轮刻在径上,兴安发展的车轮印在大地上。

  两年来,全盟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支、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在全区一直处于领跑地位,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干部群众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干劲十足。

  两年来,在财政收入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却不断加大。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到178.6亿元,2015年上半年已经突破100亿元,使全盟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全面提升与改善。同时,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使民生支出始终占到财政支出的七成以上,全盟实现20多万人稳定脱贫。这意味着,兴安盟没有被眼前的“资金困难”吓倒,而是更好地发挥了财政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积极作用,充分证明兴安盟是“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地方。

  两年来,率先在全区推行个体经济和小微企业零税赋政策,真金白银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惠及企业5587户、个体工商户1.3万户;率先在全区成立农村牧区物权融资担保公司,创新农村牧区抵押担保方式,增加贷款2.9亿元支持农牧民发展特色产业;率先在蒙东地区实现了大工业城乡用电同价,电价总水平降至蒙东地区最低。

  尽管经济总量在全区的比重依然偏低,但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和力求创新突破的状态,足以说明兴安盟急迫的发展心境和激情似火的工作干劲。

  如今,放眼兴安大地,城市在变、产业在变、旅游在变、交通在变……这些“变化”,其实全部源于干部作风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兴安盟有个奇怪的现象,越往基层、越往一线,干部们的脸越黑。

  扎旗好力保乡五道河子村党支部书记杜文义为了抓好本村“十个全覆盖”和产业发展,每天清晨4点起床,一会儿在工程建设现场,一会儿又跑去稻田。到村里找杜文义采访,村民笑着指引:“瞧,脸晒得最黑的就是。”在乡党委书记刘海涛的眼里,杜文义是个大“忙”人。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展过程中,乡村两级干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一起摸爬滚打,一同参与这项惠民工程,使干部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切实强化了乡村两级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干部“脸黑”在其他地方也许是“贬义词”,但在兴安盟却是“褒义词”,这个颜色不仅是干部常驻基层、常往一线跑的见证,更是百姓认可干部工作的“印章”。

  兴安盟的发展和变化,百姓最有感受,也最有发言权。

  盟委书记苗银柱曾语重心长地对干部们说:“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只有老百姓满意了,才能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到位了。”

  而如今,行走在兴安盟城乡,百姓除了不吝惜夸奖之词,还纷纷用最时髦的方式表达幸福和赞誉:竖起大拇指,为干部“点赞”!

  -数字印证“聚变”之力

  这两年,历史好像给兴安盟加快发展开启了一道难得的时间窗口。

  盟委、行署更是紧扣“8337”发展思路谋篇布局,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围绕“四大行动”“六大工程”和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抓好民生和社会事业。紧紧抓住当前政策红利最多、战略机遇最好的时期,把改革红利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新动力,把难得机遇转化为跨越发展的新优势。

  实践证明,市场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一个地方的市场主体发展状况,反映着这个地方生产力解放的程度。

  截至目前,兴安盟各类市场主体近10万户,比2013年初增加近4万户,注册资本金总额达450亿元,两年多来始终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注册商标达到989件,同比增长52%。其中内蒙古著名商标达到32件,中国驰名商标实现零的突破。

  经济发展带来远不止这些,还有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截至目前,乌兰浩特机场已开通9条直飞或经停航线,通达城市包括北京、呼和浩特、大连、重庆、鄂尔多斯、上海、天津、海拉尔、阿尔山等,其中首次开通盟内支线航线。

  市场活跃了,人气旺盛了,物流、人流、资金流随之而来。

  今年上半年,乌兰浩特机场共起降2020架次,同比增长23.6%;单日运输起降高峰22架次,同比增长120%。完成旅客吞吐量172881人次,同比增长41.7%;单日高峰旅客吞吐量2205人次,同比增长130.9%。货邮吞吐量完成1100吨,同比增长31.4%。

  数字是枯燥的,却是最有说服力的。

  随着举全盟之力推动阿尔山旅游产业政策的实施,阿尔山旅游人气一路攀升,游客呈现井喷式增长。2014年阿尔山市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增长44%;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增长60%。今年上半年尽管是旅游淡季,但阿尔山旅游人数依然突破70万人次、增长33%,旅游收入达到8亿元、增长36%,并且带动全盟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3.4%和21%。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用电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与慢、总量的多与少的一项重要判断依据。上半年,我盟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完成112229万千瓦时,同比上升3.99%,是蒙东地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盟市。在蒙东地区全社会用电量整体下滑的形势下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实属不易。特别是第三产业用电量大幅提升,高于蒙东地区增速4.14个百分点。

  应该说,这些成绩单很有“含金量”,对于兴安盟来说,更是难能可贵。而取得这样的成绩,恰恰源于我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韧劲。

  正如盟委副书记、盟长杜学军所说:兴安盟缩小差距,归根结底要靠发展,决不能放松抓发展的劲头,更不能降低抓发展的力度。

  -发展彰显“质变”之势

  兴安盟始终牢记自治区党委王君书记叮嘱党政主要领导要始终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事业和党的中心工作“四件大事”,做到天天过心、过耳、过脑。

  积极主动参与到“五大基地”建设当中,做到目光向“五大基地”凝聚,精力向“五大基地”集中,举措向“五大基地”落实。紧紧围绕“五大基地”建设,着力培育和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蒙牛、蒙羊、龙鼎、万佳等重点龙头企业满负荷生产,产销两旺。全盟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1家,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12%。占地3万亩的突泉曙光园区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入驻企业40家、肉羊养殖能力20万只。占地2万亩的中旗百利舸城乡统筹产业园区完成投资4亿元,完成800栋兔舍和屠宰厂、饲料厂建设,一期500户移民住宅楼竣工。围绕打造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基地,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64项,年内计划完成投资99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3亿元。

  “态度坚决、工作有力”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予兴安盟最好的评价。兴安盟更是不敢忘记自治区党委“五个加大力度”的工作要求,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一手抓铺天盖地的小项目,一手抓顶天立地的大项目;一手抓富民产业,一手抓社会稳定。

  “全景”照片,总能抓人眼球,震撼人心。“全景兴安”,亦不负众望,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总投资700亿元的6条铁路项目加快推进,锡乌铁路全线贯通,白阿铁路扩能改造项目葛根庙至乌兰浩特段开工建设。

  总投资179亿元的7条干线公路项目进展顺利,乌兰浩特至新林北高速、霍林郭勒至阿力得尔一级公路年内交工,乌兰浩特至阿尔山一级公路增幅项目开工建设。

  总投资110亿元的4个水利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得根水库项目建议书、绰勒水库下游灌区项目可研获得国家批复。

  投资23.8亿元完成重点区域绿化33.8万亩,超出年度任务1.4万亩。

  ……

  一项项重大项目的落地开花,一个个富民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更增强了群众安居乐业的信心。

  突泉县水泉镇龙泉村,2013年以前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每年上访有数十起。针对这一实情,水泉镇党委政府创新实施跨村设党组织,把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兴胜村老书记派去任村书记。在把农民眼前利益调解好后,村“两委”把目光放在了富民产业发展上,肉羊养殖、设施农业、高效种植……帮助村民协调48万低息贷款发展养羊,为村里争取6300亩农田水利开发项目,打机电井51眼。如今,上访户没了,富民产业让村民一心忙着发家致富。到2014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私家小轿车两年增加20多辆。

  奔跑,是追梦者最好的姿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我们常讲,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一个干部要想让百姓看得起、组织看得上,就要有精神、在状态;一个地区要想实现跨越发展,就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始终保持奔跑的状态。

  如今,每一个兴安人,以及来到兴安盟的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看到了变化!看到了干劲!看到了希望!”

  为了人民的福祉,继续奔跑吧,兴安盟!记者邱金鹏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