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通辽市庆和村里有一群热心肠儿
村里有个义务理发匠
衣冠不整,头发凌乱,一看到这样的人,陈志国打心眼里看不下去。这不影响村风吗?可去镇上剪个头发,哪回不得花十块八块的?心疼!干脆,陈志国买把剪刀、推子,自己上阵。
“老陈头发剪得挺好!像我们村里这岁数的人,脑袋上这点头发都归他管!”村里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陈志国相当满意。
陈志国免费给乡亲理发,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刚开始的时候手生,没受过什么培训,总怕剪不好,几年下来,他的手艺在方圆几里地之内也是数得上了。
“有些像我们这个岁数啥的,理发店剪的那个真不如我剪的好看。”老陈毫不自谦,咧着嘴直乐。
多年来,很多村民都成了陈志国的常客。他不收钱,也不厌烦,随找随到,村里人很是过意不去。
“有给我买烟的,拿酒的,我说你这就没意思了。有那钱你就上理发店呗,到那花钱一剪,咱两头啥都不搭多好。”陈志国多次婉拒了乡亲的好意。
爱心协警为村民服务到家
包管庆和村的协警韩志泉在村中很有名望,这也是他用热心和诚心换来的。
70岁的老人李凤奎的二代身份证办下来了,他去镇上不方便,就给韩志泉打了个电话。趁着中午下班,韩志泉把办好的身份证给李凤奎送过来了。
“这孩子好,没架子,啥说道没有。有事给他打个电话,他办好主动就送过来了。有一次他帮我从派出所开介绍信,就直接给我送家来了,我可省事了。”李凤奎对韩志泉赞不绝口。
邻里之间难免有摩擦。村民杜金龙与张国良原本是很和气的一对邻居,然而,因为一堵墙两家结下疙瘩,十几年的老邻居甚至大打出手。两家的亲属、朋友,村上的领导都来劝解,每次都无功而返。
韩志泉来了,用了好几天时间,嘴皮子差点磨破,终于把两家劝好了。“你们都各退一步吧,那一堵墙谁家占多点少点,也不能发家致富,还影响感情,划不来!”
两家和好后,把那堵墙重修一遍,相互礼让。村民们不禁竖起大拇指,“多少人都没劝动的两个硬骨头,韩志泉给劝好了,他真有两下子!”
义务修理工成了乡亲的“及时雨”
隆冬时节,村民们大多开始猫冬了。村民张洪立却不闲着,谁让他会修电、修车呢。会干啥挨啥累,不过这累,张洪立是自愿挨的,还不收钱。
去年夏天大田抗旱的紧要时节,村民王亮正在地里给禾苗浇水,不料电压过低,水泵烧坏了。这可急坏了王亮,一个电话给张洪立打过去,没过十分钟,张洪立拎着工具包到了。
“当时他也浇地呢,可他放下自己家地里的活,马上就来了。”庄稼人都知道,大旱时节,早一天浇水就等于早抢到粮食一样。王亮为这事特别感动。
因为抗旱浇水用电量大,村里的水泵总是接二连三地断电、出问题。整个夏天,张洪立几乎都在别人家的地里忙活。
“给他打电话,没一回不到的。大伙这地浇上了,都感谢他。”王亮和村里人都把张洪立看成“及时雨”。
张洪立的父亲也是村里有名的热心肠,在父亲的影响下,张洪立从小就乐于助人。小到电器维修,大到电路铺设,他都有求必应,不但不收费,每年还要搭进几千块钱的油钱和手机费。从年轻到现在,50岁的张洪立挎着他的工具包在小村义务服务了20多年。
“大伙信任咱,咱就得帮人家。都是乡亲,我会这手艺,他们需要我,我很高兴,还要啥钱?”张洪立的话非常朴实。“别抱怨别人不好,自己能做啥就做点啥,大家要都是这样想,这样做,社会就和谐了。”
免费理发、爱心协警、义务维修,举手之劳,排解乡邻难题。献出的是一颗小小的爱心,传递出来的是社会正能量。这个仅有1700多人口的小村庄,因为有了这些热心肠而暖意融融。记者周静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