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积极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

23.09.2016  22:06

近年来,通辽市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从规划、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规划建设上给予指导。统筹规划布局全市养老服务体系,民政相关业务科室在养老机构建设初期即进行跟踪指导,帮助搞好规划设计,合理调整规模、布局、功能和定位,指导确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机构设置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等,提升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档次和水平。

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纳入医疗保险、新农合和医疗救助服务范畴,与专门医疗机构享受同等政策。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用地、用房、用水、用电、燃气、税费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减免优惠;对社会力量兴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实际入住人数,每张床位每月给予100元的运营补贴,同时每年安排300万元对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突出的旗县市区,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奖励,连续执行三年。通过发放建设补贴、床位运营补贴、医疗保险补贴、商业保险补贴、下拨专项资金等鼓励政策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和发展。近几年,全市用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建设资金已达1.7亿元以上。

在融资上给予帮助。鼓励多种资本金融入养老机构,利用非公有制资本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医院在养老机构领域的活力。近年来,积极帮助奈曼旗康德苑老年公寓等典型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开展融资,累计争取贷款7000余万元。

在人才上注重培养。一方面积极组织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参加国家、自治区和市里组织的养老护理员培训,不断提升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另一方面鼓励养老机构放宽政策招聘专业医护人员,并通过落实各项待遇、保障权益,稳定人才队伍。目前,全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专业医护人员已达到906人。其中,专业医师106人,护士143人,康复理疗师92人,专业护工565人。

目前,通辽市有养老机构295家,其中采取医养结合模式运营的达到76家,占比近30%。从目前运营情况看,床位使用率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康复护理均达到100%目标。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为老人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的专业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服务,切实解决了看病难、护理难、照顾难的问题,得到了老年人及家属的高度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