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体整容师: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
◆早晨7点,李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全媒体记者 杨培霞摄影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消息 记者 杨培霞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提到他们的职业,许多人感觉毛骨悚然,甚至敬而远之。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守望逝者的尊严。
清明节前夕,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包头市殡仪馆,揭秘80后遗体整容师鲜为人知的故事。
妙龄女:把逝者当做自己亲人
见到样貌清秀,性格腼腆的贺小小(化名),很难将她与遗体整容师联系在一起。
28岁的贺小小如果不是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她不会走上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行业。然而,她对自己的选择却从未后悔过。她把每位逝者都当做自己的亲人。
2011年,贺小小毕业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殡仪系,来自山西农村的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人的生活。
2013年,贺小小毕业后来到包头市殡仪馆工作。每天早上从7点开始工作,只要换上工作服,她的表情就沉重起来,面对失去亲人的家属们,面露微笑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不尊重。
贺小小说:“正常死亡的遗体根据家属的要求只需给面部简单化妆,让逝者的肤色均匀,擦拭遗体后穿上衣服。而像车祸、溺水、跳楼等非正常死亡的遗体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头骨碎裂、脏器外露的需要缝合复位,每次都需要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部分的整形处理。”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接待了一位50多岁因车祸导致五官塌陷的死者。一片片的颅骨拼接、粘贴、复原,庞大的工作量让她与师傅用了近4个小时才完成。
贺小小说,为每一具遗体化妆时,她都将逝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干干净净送他们上路。
刚开始谈恋爱时,男朋友很不理解她,但接触时间长了,也就慢慢接受并给予支持。去年,他们踏入婚姻殿堂。
阳光男: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
在包头市殡仪馆非正常遗体处理中心整容室里,李贺刚刚为一位逝者做好生命终点的装扮。
李贺选择这个行业是因为尊重和热爱殡葬服务。1987年出生的他对生老病死有着成熟的看法:殡葬服务虽然是为逝者服务,但也是人生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他认为,殡葬管理服务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的学科,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才是对逝者真正的关怀。
李贺说,经常工作在压抑、悲伤的氛围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容易被这种气氛所影响。为了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工作之余,他喜欢到健身房通过健身的方式释放心理压力。
因为这份特殊的职业,阳光帅气,刚满30岁的李贺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几年间,他也交往了几个女朋友,但一听说他在殡仪馆工作就都不再见面了。
每天早晨7点,李贺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根据逝者家属的意愿,给逝者洗澡、化妆、穿衣……
从公墓司仪到遗体整容师,近6年来,他一直热爱并坚守着这份事业。对于今后会不会选择放弃这个行业而转岗,李贺说:“让每位逝者有尊严地离去,给予生者最大的安慰,这就是我工作的意义。”
“一年中,包头市殡仪馆非正常事故遗体处理中心接收非正常事故遗体500多具,整容师平均每天最少会为2具遗体进行整容。有些非正常死亡的遗体,需要花费5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遗体整容师的职责就是为了让逝者体面的有尊严地离去,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包头市殡仪馆非正常遗体处理中心董经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