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小康路上谁都不能缺
鄂尔多斯:小康路上谁都不能缺
深冬时节,穿行在鄂尔多斯高原,无论是准格尔大地,还是杭锦草原,一根根银线连接千家万户,一条条水泥路通往牧野乡村,一座座红顶蓝墙的农舍,在朝阳的辉映下亮丽而富有神韵。鄂尔多斯的草原、乡村在变,变得面貌一新,变得精神抖擞,变得魅力四射……
走进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纳林希里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秀美和谐、生机勃发的新农村景象。
家乡的变化,让村里的贫困户朱子占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多亏了党和政府惦记着我们,多亏了帮扶干部费心费力地帮助我们,让我们住上新房过上好日子。”
纳林希里村位于红庆河镇区,全村常住人口328户,其中贫困人口44户。为让这44户彻底摘掉贫困帽子,2014年,伊旗扶贫办以互助资金项目、产业化项目、金融扶贫项目三大项目为抓手,将44户贫困户全部入股村集体经济伊旗力元种养殖合作社,以年终分红形式为贫困人口提供稳定收入,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转变,达到了贫困户彻底脱贫、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致富的目的。
采访中,朱子占满脸喜色,邀请我们参观他的新房子。朱子占家的屋顶是琉璃瓦,新建的厨房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我以前的房子可不是这样的,一到下雨天就满屋子漏雨,没有专门的厨房,现在可好了,砖瓦房亮堂堂,自来水哗啦啦。通过村民评选,我作为精准扶贫户,又获得了1万元互助资金入股力元合作社,这不年底又要分红了。”朱子占喜上眉梢。
这只是鄂尔多斯市减贫摘帽的一个缩影。“幸福阳光要普照每个角落,小康路上谁都不能缺”,这是鄂尔多斯市共同的声音。
“十二五”以来,鄂尔多斯市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为指引,始终将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紧密结合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六位一体”统筹安排、同步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该市财政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2.435亿元,其中杭锦旗扶贫开发示范区项目投入9.2亿元,主要用于杭锦旗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其余3.235亿元用于市本级财政专项扶贫项目,主要实施贫困嘎查村扶持项目35个、投入3360万元,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158个、投入13980万元,投入少数民族自主创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投入市财政扶贫资金7280万元,实施贫困嘎查村互助资金项目110个、投入2790万元,实施贫困嘎查村移民项目451户、投入1100万元,其余1840万元用于组织实施贫困大学生就学资助、重大疾病贫困户医疗救助、扶贫项目管理费等。全市累计减贫8.6万人,贫困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初的2305.8元,提高到2015年底的4394.8元,年人均增长13.8%以上,超过了全市农牧民收入的平均增长水平。
加大水电路讯房基础建设的投入,为农牧民脱贫铺路。该市农村牧区共计改建公路5753公里,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提高到70%;新建及改造农村电网20125公里,累计通电13323户;共计解决农村牧区饮水安全22.63万人,完成危房改造44200户。全市新增设施农业5111.8亩;新增发展节水灌溉78.77万亩;共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64项,农牧民依靠科学种养走上脱贫致富路,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加强公共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为农牧民精神脱贫奠定基础。农村牧区新增小学5所,新增幼儿园48所,学前3年毛入学率提高到95%;全市行政嘎查村全部设有文化室,建成草原书屋718个,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927个,实现了农村牧区全覆盖。社会保障显著提高,全市标准化卫生室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农村牧区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6.4%,养老保险提高到每人每月335元;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414元,领取低保农牧户达到24113户、42993人。
加大生态脆弱区移民脱贫,利用退耕还林、移民搬迁及各类补贴,累计移民搬迁贫困户3342户,9338人。完成林业生态建设906.9万亩,新增综合治理面积582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初的23.13%提高到目前的26.31%,提高3.18个百分点。
脱贫,组织领导是保障。该市各级形成了以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专事专抓。制定出台了各项扶持贫困农牧民的优惠政策和规划,保证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2014年2月,达拉特旗扶贫办组建了3支工作队对中和西镇牧业村逐社逐户开展贫困户调查走访。通过实地查看、填写问卷、群众评议等方式摸清该村的贫困人口及贫困现状,对每家每户建立了贫困台账,准确梳理出因病、因残、因灾等12种致贫原因。问清病症对症下药才能见实效。达旗扶贫办为该村挖了76口大口井,实施了棚圈建设项目,给予该村40户农牧民新建棚圈资金补贴,实施了金融扶贫项目,共计为46户农牧户投放贷款140万元……这些措施全方位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这些扶贫工作真正做到了我们的心坎儿上,解决了我们真正想要解决的难题。”蓿亥图的村民在言语间流露出来的是对政府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脱贫,经济发展是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市把更多的资源投向民生领域,让贫困地区农牧民生活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水涨船高”。杭锦旗是鄂尔多斯市唯一的贫困旗县,2012年鄂尔多斯市决定把杭锦旗列为扶贫开发示范区,举全市之力进行扶持。该市财政每年安排4亿元,用于专项扶贫计划的实施;免交地方财政收入上缴市财政部分,取消杭锦旗全市各类项目当地配套资金;实行市直37个部门、32家企业包扶杭锦旗,动员全市100家有实力的企业到杭锦旗投资建设现代农牧业或林业生态产业,确保贫困人口得到财政项目的专项扶持。
脱贫,改革创新是动力。该市将扶贫攻坚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现代农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文化旅游业发展、乡村公路建设统筹实施,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围绕精准扶贫,创新扶贫方式,探索开展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积极参与旅游扶贫,多渠道增加贫困人口收入。2014年以来,该市按照“六位一体”“三项建设”统筹推进“十个全覆盖”等工程的要求,围绕肉牛、肉羊、生猪、瓜果蔬菜、家禽、林沙六大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引导农牧民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目前,全市已投入资金74亿元,完成了566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建设改造任务。
乌审旗塔来乌素嘎查成立了互助资金发展协会,利用协会职能支持扶贫。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常为村民解决燃眉之急。自协会成立以来,累计发放互助金1768.9万元,共计656户(次)获得了互助协会借款。包括贫困户330户(次),贫困户借款额度在1万元至3万元不等,互助协会资金支持的贫困户已经占到50%以上。
“有了互助协会的资金扶持,光养牛这一项我一年就可以多赚5000多元钱啦!”养牛户德布新巴雅尔在互助协会借款后兴奋地说。协会有效缓解了农牧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为试点嘎查群众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使30户贫困牧民人均增收2000元。
“村村有规划,户户有项目,一村一村、一户一户脱贫销号”,这诠释了鄂尔多斯市“减贫摘帽”的决心和信心。
脱贫,激发活力是关键。强化扶贫开发党政负责制,将扶贫开发纳入旗区党政考核目标,引导旗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到扶贫开发上,激发各级党政推进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选派优秀干部任“第一书记”进行驻村帮扶,积极发挥两委班子带头示范作用,把群众动员起来,让贫困农牧民不等、不靠、不要;将扶贫项目审批权限全面下放到旗区,大力实施金融扶贫项目,把扶贫资金的使用权和项目决定权真正交给市场、交给群众,真正实现扶贫资金到村到户,真正实现扶贫资金怎么用贫困户自己说了算,充分激发了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据市扶贫办副主任刘占峰介绍,“十三五”期间,该市将按照“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不断创新机制、整合力量,紧密结合全市农村牧区“六位一体”发展战略,坚持扶贫开发和“十个全覆盖”有机结合,坚持综合施策、部门联动,坚持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减贫摘帽,小康路上一个不能缺。站在扶贫开发的新起点上,鄂尔多斯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信心百倍,确保全市各族群众共享小康社会丰硕成果。(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