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行舟 扬帆致远——鄂尔多斯市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采记
2015年,是鄂尔多斯市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鄂尔多斯市承担的任务有56项,不仅数量多,重点、难点也很多。为此,市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围绕改革的思路和布局,抓规划部署,抓政策配套,抓督查落实,扎实打基础、建机制、找切入点和突破口。同时,在推进改革进程中,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稳妥的原则,对每一项改革任务的推进,都严格遵循了前期调研、拟定方案、组织讨论、修订完善和提交会议审议五个程序,确保了每项改革任务从制定方案到组织实施,都有理有据,有序有效。截至2015年底,56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其中,8项改革成果已经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上报自治区文改组。
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同志对鄂尔多斯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她说,鄂尔多斯市改革任务推进力度很大,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工作有了突破,并要求对改革任务既要巩固提高,也要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在全区推广。
改革成效显现,文化事业、产业全面开花结果。
掌舵方向 深入推进
“要深入践行‘五个共同’伟大事业,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打造文化发展新高地。”
“把鄂尔多斯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文化强市,为全市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共识形成,行动加速。2015年初,鄂尔多斯市拟定了《鄂尔多斯市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经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下称“文改组”)批准备案后,市委办公厅于2月14日印发了该方案(鄂党办发〔2015〕4号)。2015年6月份,自治区文改组对全区文化体制改革任务进行了调整,确定我市承担56项改革试点任务(包括2014年7项)。并要求我市将完成时限由2017年提前到2015年年底前。
时间表,任务书已经清晰明确。改革需要雷厉风行,更需要积极稳妥。对每一项改革,我市都严格遵循了前期调研、拟定方案、组织讨论、修订完善和提交会议审议五个程序,确保了每项改革任务从制定方案到组织实施,都有理有据,有序有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
鄂尔多斯市立足这一主线,制定并印发了《鄂尔多斯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推动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鄂尔多斯大街小巷、村庄嘎查,“中国梦”等“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天天能见、抬头就见,所谓滴水石穿,居民们乘车、散步,工作、生活都能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
共推出全国、全区、全市道德模范54人,20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开展“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巡讲巡演活动100多场,受众人数达到40万余人。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原型,创作文艺作品23部,拍摄微电影8部、公益广告6集。全市建立道德讲堂714个,善行义举榜602个,建设善行义举榜做法入选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100招》,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进行了宣传报道。
已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的鄂尔多斯在不断巩固和提升创建水平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勤俭教育、孝敬教育、礼仪教育和文明旅游教育;文明网站建设和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工作近5年来一直排名全国前10名,2014年第二季度和2015年第一季度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工作在全国监测的126个城市中位列全国第1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农村牧区一样精彩。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改善农牧区环境卫生、推动农牧区移风易俗、提高农牧民文明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大行动”在农牧区如春风化雨,有效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新房子、新马路、新风尚构成了农牧区的新格调。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从娃娃抓起”。我市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旗(区)两级设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