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小小“网格员”挑大梁
一场细雨后,鄂托克前旗昂素镇的大水利社更显葱绿。蓝白相间的民居散落在崭新的油路两旁,一条条青砖小道直通门口,村民在田间忙碌着。这个“年迈力衰”的村庄再现新的生机。
“过去大家都穷,人心也不齐,上面来了扶持项目常常因为说三道四、阻力大而难以落实,造成大水利社30年发展缓慢。”说起这个村庄的过去,社长张建军只能摇头。
现在,这一切得到彻底改变。结合正在推进的“十个全覆盖”工程,鄂托克前旗全面实施“德善草原、大美前旗”创新社会治理工程,一个德治、自治、共治、法治“四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大水利社,深受其惠。
在实施“德善草原、大美前旗”创新社会治理工程中,鄂托克前旗将全旗划分一级网格1个(旗)、二级网格4个(镇)、三级网格84个(村)、四级网格401个(社),在四级基础网格打造“一格两队”,构建起“网格党小组+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的组织架构,旗财政每年安排560万元,聘用专职文明新风倡导员、综治维稳信息员466人,同时由旗驻村蹲点干部兼任惠民便民服务员、镇包村干部兼任社情民意调研员、嘎查村社区干部兼任矛盾纠纷调解员、辖区民警兼任社会治安巡防员,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代号——“网格员”。
张建军便是其中一员。在被冠名为“网格员”后,张建军在家里挂上了“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先”的家风家训。在当了12年村长后,年过50岁的张建军又一次有了“干一番大事儿”的冲动。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前,张建军把村民聚集在一起做工作,经过几次大小会,村民选举产生了七人议事小组。大事小情由老百姓都信得过的这七人拍板钉钉。“目前,大水利社已顺利完成危房改造、养殖棚圈新建、滴灌示范区、街巷硬化、安全饮水工程、农网增容改造等工程,这就是村民自治带来的成效。”昂素镇玛拉迪嘎查大水利社七人议事小组成员、68岁的徐锁明开心地说。
“村民自治后,好多事儿都理顺了,大家都自愿出去打扫卫生,种树绿化,啥项目来了都积极配合。下一步,我想鼓励大家调整产业结构,养牛、种枸杞。”每天,不管再忙再累,张建军都要写他的“网格员日记”,这些信息一字不落地记录其中,他说,要留着日后看。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农村牧区,在城镇社区,网格员们也以春风化雨式的服务赢得居民点赞。
家住敖勒召其镇赛罕社区丽景苑小区的康春玲,常常笑称自己是“管事婆”。为详细了解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及时掌握他们的生活动态及需求,她每天背着沉甸甸的宣传资料和社区便民服务卡入户,细致地给他们讲解政策,热心地为居民服务。谁家有困难打个电话,康春玲保准是第一个到现场,居民都管她叫“热心人”。
“我们把18个小区划分为10个网格,一个网格配备两个网格员,他们都是有威望又热心的居民,以前我们社区人手不够,存在服务不到位的现象。有了网格员后,服务水平大大提升,网格员不仅善于处理邻里之间的纠纷矛盾,还能帮助老年居民代办养老保险等事项。”赛罕社区的负责人娜亚介绍道。
在鄂托克前旗,这样的例子如正在盛开的马兰花一样,数不清,却又芬芳袭人。
每一个网格员都是一把“万能钥匙”,身兼好几职。别看他们身处基层,却挑起了“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大梁,他们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和全方位服务,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目前,全旗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而通过网格员,鄂托克前旗真正形成了民情在一线掌握、矛盾在一线排查、问题在一线解决、机制在一线创新、作风在一线检验的工作机制,营造出了“法治”扬正道、“德治”树新风、“自治”凝人心、“共治”聚合力的社会生态环境。
“德善草原、大美前旗”社会治理工程实施以来,网格员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尽职尽责,成绩可圈可点。全旗68个嘎查村全部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了监委委员204名,规范了村级监督管理。选树了一批夫妻和睦、孝老爱亲、教子有方、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闩整人家、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一批勤奋工作、乐于奉献的一线网格员、环卫工人;一批助人为乐、默默奉献的道德模范、最美职工、最美教师。全旗先后有20个嘎查、2个社区被命名为市级“民主法治嘎查村(社区)”,1个社区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民主法治嘎查村(社区)”……“崇德向善”已成为鄂托克前旗的精神文化坐标,广大干部群众正在以此坐标拓展一幅正能量的精神谱系。(记者 张晓艳 池小花)
[责任编辑 范悦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