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临储收购实现“民企双赢”
总第1629期 第81期
(盟市粮食工作亮点之十六)
2013年,国家对秋粮收购政策做了重大调整,锡林郭勒盟有两家地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首次参与临时存储玉米收储工作。按照自治区的统一安排部署,盟粮食局、农发行、中储粮直属库等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执行各项政策规定,顺利地完成了国家临储粮收购任务。从2014年2月8日至4月30日,收购临储玉米46000吨,其中:露天囤16000吨。所收的临储玉米全部为一等玉米,经检验质量全部合格,并通过了自治区仓储、财务、统计验收,圆满完成了收购任务。
领导重视。 临储收购启动后,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安排,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摸底调查和收购计划安排,腾仓并库、清理仓房、筹措资金、添置设备、培训人员、充实力量,企业全部安装了中储粮收购软件系统,保证了按要求开秤收购。
做好宣传。各收储企业在政策规定的收购期间,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临储收购政策,公开统一质价政策公告牌和扣量扣价对照表,做到收购标准和质价政策上墙、标准样品上台,对农民交售的玉米敞开收购。公布了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监管到位。 旗县粮食局、中储粮直属库、旗县农发行各派一名监管人员驻库,实行24小时监管;盟粮食局又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做到了自始至终全程监管。确保收储企业严格执行“五要五不准”的粮食收购守则和国家有关粮食收购政策,规范收储行为。做到一车一扦样、一化验,既不压级压价损害农民利益,也不抬级抬价损害国家利益。收购资金做到日清月结,按照收购进度,及时把粮款发放到农民手中,没有发生拖欠现象。
安全储粮。 由于锡林郭勒盟风沙大,“露天囤”设计方案中囤顶采用浅色双面涂塑阻燃型PVC防水材料覆盖很容易被大风毁坏,多次进行了重新苫盖。为确保储粮安全,太旗粮食储备库在每个囤又投入12000元,采用防风、防雨、隔热效果较好的彩钢复合板,对囤顶进行了更换,更换后的粮囤,防风效果好,牢固可靠,保障了储备粮安全。
三大利好。 此次国家调整临储粮收购政策,为锡林郭勒盟带来三大利好:一是托市收购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二是锡林郭勒盟粮食企业空闲仓容得到了充分利用,扩大了企业的储备规模,提高了调控能力;三是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农民土地轮作的品种结构问题。
(锡林郭勒盟粮食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