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盟社区矫正工作步入“互联网+”新时代
2015年,锡林郭勒盟被确定为全区社区矫正试点地区,历经了试点、试行到全面开展三个阶段,逐步进入“互联网+”新时代。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锡盟不断规范完善工作方法,提升社区矫正监管、教育、帮扶、执法质量,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率下降至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是强化“互联网+监管”,实现执法监管智能化。全盟现已成立10个社区矫正中心,盟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支队设立社区矫正总指挥平台,各旗县市(区)社区矫正执法大队设立在线监管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为落实对社区服刑人员的24小时实施管控,今年以来,全盟统一配发280部社区服刑人员定位手机和防分离手环,用于配套使用。为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管理,建立常态化检查与动态化抽查双管控机制,盟公检法司四部门联合制定了《锡盟社区服刑人员联网封控制度》,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网络信息共享,严格限制社区服刑人员出境,将有吸毒记录的社区服刑人员一律按严管类进行管理,截至目前,全盟已联网封控1043人,暂扣社区服刑人员出境护照14例。
二是推进“互联网+教育”,实现教育矫正网络化。为落实社区服刑人员每月8小时教育时间和自治区司法厅“一日化”教育要求,有效补充线下集中教育、个别谈话和分类管理。盟司法局建立锡林郭勒12348微信公众平台,日常发布蒙汉双语法律常识、政治时事、好人好事、传统文化、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警示案例等知识;全盟各旗县市(区)社区矫正执法大队组织辖区社区服刑人员成立微信小组,社区服刑人员通过微信进行讨论交流、撰写心得,既解决了农牧区社区服刑人员务农务牧期难以集中到课堂学习的困难,又提升了社区服刑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今年,全盟累计编发社区矫正相关常识1000余条,组织社区服刑人员集中学习讨论820人次。
三是探索“互联网+帮扶”,实现社会帮扶一体化。按照自治区司法厅《关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盟现已建立659个矫正小组,并实行了网络平台登记制度。为提高帮困扶助办事效率,落实社会帮扶一体化要求,近期全盟在建立公检法司四部门共享社区服刑人员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正在全力打造司法、民政、人社、教育、工青妇等部门的网络链接,建立线上帮扶平台,通过平台分享相关救助就业就学政策信息,帮助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及家属落实救助政策。今年,该盟为社区服刑人员落实责任田58人次,指导就业就学78人次。
四是实行“互联网+监督”,实现“全程留痕”信息化。全盟统一建立社区矫正系统平台,采取月报和季报的方式,每月底将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录入到信息平台上共享,每季度末将全盟社区矫正机构建设、管理人员配备、社会工作者留存、社会志愿者人数及审前调查评估等情况录入到信息平台。截至目前,全盟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070人,建立就业基地4个、教育基地14个、社区服务基地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