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在鹿城的一颗“绿宝石”
8月的包头市南海子湿地,鸟儿啼啭,芦苇摇曳,一派清凉。今春新出生的雏鸟已褪去绒毛,或在草滩上练习捕食,或在湖面上飞翔嬉戏,为静谧的湖泊增添了许多生机。
“鸟类对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鸟类多样性高,生态环境就好。许多过去不在南海子栖息的鸟类现在都在这里繁殖了,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我们湿地保护取得的成果。目前南海子湿地已经有200多种鸟类栖息。”南海子湿地保护区鸟类救护中心主任陈学古说。
南海子湿地是黄河河道南移后留下的河段、滩头林地和草地,是镶嵌在鹿城包头的一颗“绿宝石”。“可是2008年以前,湿地土地被侵占、盲目开垦的情况屡见不鲜,违章建筑随处可见,湖水受到污染,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急剧下降。”谈到南海子湿地保护的变革,陈学古不禁感叹。
侵占、破坏湿地的主要原因就是立法的缺失,只有立法才是治理之重器。2008年,《包头市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颁布施行,划出湿地保护红线,南海子湿地保护工作开始有法可依。
南海子湿地管理处湿地保护执法大队队长李伟杰自豪地说:“城市湿地公园立法,咱们南海子湿地可是全区第一家。”
李伟杰说,在立法的推动下,南海子湿地的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市民湿地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10多年来,南海子湿地持续开展集中打击与专项整治行动,处理各类涉湿违法行为700余起,拆除违章建筑8处。南海子湿地的监测能力也逐步提升,配备了土壤、水文、气象等监测设备,建设完善了监测网络,对湿地生态环境及鸟类种群进行有效监测。湿地建立了植物、昆虫标本室,完善了昆虫、植物名录和鸟类、植物、土壤、气象等资源档案库,并建立湿地救护站,为野鸟救护提供专门场地,救护大天鹅、夜鹭等鸟类百余只。
为加大湿地的恢复和修复,当地还投资4亿多元,实施了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湿地6000余亩,形成了5700亩水域,逐步恢复了生态服务功能,为遗鸥等鸟类栖息和繁育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
经过治理,南海水质由劣五类变为五类,局部变为四类;湿地鸟类由过去的77种增加至229种;湿地面积由过去的1585公顷增加至2992公顷,湖泊面积由过去的333公顷增加至713公顷,成为包头市内的万亩湖泊,被专家誉为包头市的“五库”——碳库、水库、氧库、食品库、基因库。
去年4月,横穿湿地多年的旧南绕城公路双向封闭,为候鸟的栖息繁殖营造了安静的空间。更多的鸟类选择在这儿开始繁殖,总繁殖数量较以往增加了几倍。
“南海子湿地水清了,鸟和植物多了,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了,来到这里的人都说‘湿地变得越来越美了’。”陈学古说,“现在来南海子湿地来观鸟、看景、放松心情,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包头市民的一种习惯。”(记者 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