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立足“五个定位”写好发展新命题
“十三五”开局之年,阿拉善盟委、行署将提升全盟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放在阿拉善经济开发区,提出“打造千亿元工业园区”的目标任务。作为主战场,开发区如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盟委、行署“园区集中、产业升级、环保达标”的总体要求谋篇布局呢?为此,开发区明确了“五个定位”,即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全盟创新驱动的加速区,协调带动的引领区,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开放合作的先行区,共享共赢的试验区。
创新驱动的加速区就是要坚持创新发展,为打造千亿元园区注入动力。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开发区将重点做好“接”和“用”两个方面的工作。“接”,就是做好下放审批事项的承接工作,做到无缝衔接。对一些明令取消的审批事项,不截留,不梗阻,不折不扣地放给市场、放给社会。“用”,就是要借助政务服务大厅,优化整合审批职能和事项,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强化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有效杜绝办事群众和企业“多头跑路”现象。同时,强化科技创新,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切实攻克一批现代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领域的高精尖难题,形成具有掌握主动权的技术优势,并将之转化为产品优势、效益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重点抓好高新技术孵化园建设,加快构建引领全盟乃至周边地区企业创业、投资、发展的服务平台,确保上半年1座标准化厂房建成投用,全年新引进入孵项目3个,具备中试条件项目2个,出孵项目3个。
今年,开发区将积极探索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资产证券化、企业债、融资租赁、PPP等多种融资模式,持续加大与金融机构合作,启动产业发展基金和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以基金为杠杆促进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年内确保3个新增项目列入自治区PPP重点推介项目库;组建金融专家顾问团,制定推动企业上市的鼓励政策,建立市场选择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年内,力争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4家企业在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入孵。
协调带动的引领区就是要坚持协调发展,为打造千亿元园区夯实基础。开发区年内计划投资4.9亿元,实施好市政道路、美化亮化、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房地产业和“智慧乌斯太”建设5个方面的建设任务。加强与盟内外、国内外的合作与产业转移,积极推进“飞地经济”模式,通过承接飞地园区转移、飞地项目转移等方式,实施土地开发利用的空间置换,建立符合产业规划、以项目为单元的专属发展区域,将区域资源优势、综合配套优势转化为产业集聚优势,加快一体化发展。
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为打造千亿元园区提供支撑。开发区的具体做法就是抓好传统产业的提升、新兴产业的培育、环境综合治理和项目配套服务,在现代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方面,着力抓好一批具有产品优势、技术优势、资本优势的大项目,确保全部建成投产。在节能减排方面,开发区要着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与乌海及周边地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年内完成4座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45台小锅炉拆除、3家排放超标和无组织排放企业达标治理,以及15家企业堆场全封闭改造、2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2家二氧化硫超标排放焦化企业脱硫提标改造工作。同时,要抓好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再生水产水率、回用率分别达到80%和95%;抓好巴音敖包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年底前日处理能力达到2000立方米。
开放合作的先行区就是要坚持开放发展,为打造千亿元园区拓展空间。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受“一带一路”、呼包银榆经济区、陕甘宁经济区及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小三角的辐射带动,主动对接周边地区的煤化工、PVC深加工、染料等产业,促使产业合作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以陆港为载体,围绕打造自治区西部重要的国际物流集散基地,重点抓好总规模400万吨的化工产品存储交易中心,努力构建高效通畅、功能完善的煤炭、化工等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
共享共赢的试验区就是要坚持共享发展,为打造千亿元园区凝聚力量。开发区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扩面和提标并重,努力做到应保尽保,普惠于民。年内,城乡居民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9%、96%和98%,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3%、92%和90%。开发区要继续发挥好企业的就业主渠道作用,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0人。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到2017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全部脱贫目标。此外,今年还将投资6000万元,实施公共租赁住房、智慧开发区、企业职工职业病免费体检等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本报记者曹明宇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