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最大陆路口岸打造现实版“白垩纪公园”

09.10.2015  07:22

      它们在撕咬,追逐,嬉戏……在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市区南6公里处的208国道两侧草原上,99座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恐龙雕塑吸引众多游人足观赏。

      眼下,这些雕塑的创作者、旅法艺术家金双双的团队刚刚完成对它们的修复、上漆,历经10年风雨冰霜的“恐龙们”焕然一新。

      “10年前,这里出土的恐龙化石令人震撼。随后,我把恐龙赋予人的性格,创作了这些雕塑,放在这座城市。”金双双说。

      这99座雕塑中,有2座是曲首张颌、浪漫相吻的腕龙,它们总长80米、高22米,作为市门迎接八方宾客。

      在其余97座雕塑里,208国道东侧的恐龙大多孤独地向这座城市奔跑,道路西侧的恐龙则成双成对以相反方向离开这里,有的还回头张望,不忍离去。

      “我想表达的是,它们在这里安了家,离去时仍依依不舍,因为它们深爱自己的家园。”金双双说,“通过雕塑,希望来过这里的人热爱和保护我们生活的美丽家园。

      金双双的雕塑创意源于二连浩特市东北9公里处二连盐池附近埋藏的白垩纪恐龙化石。当时,他在发掘现场支起帐篷,与化石“独处”了一个月。他说,一天深夜,他仿佛听到了恐龙的吼声,似乎在与他对话,“那种自然、淳朴和力量,真是太美了”。

      作为连接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及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国际商道“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二连浩特的白垩纪恐龙化石及其背后的 故事 不仅吸引大批艺术家前来创作,更令中外古生物及地质学家着迷。

      1893年,俄国地质学家奥勃鲁切夫首次在二连浩特发现产恐龙化石的地层。1921年,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成立“中亚古生物考察团”,在二连浩特地区发现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及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并证实恐龙是卵生爬行动物。

      负责化石保护等工作的二连浩特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表示,在百余年的发掘研究过程中,二连浩特总能带给人们惊喜。19世纪90年代至今,当地已发现巨盗龙、盘足龙、鸭嘴龙、似鸟龙等恐龙化石10多种,在国际古生物学界引起轰动。

      然而,人类对恐龙的演化与灭绝依然存疑,每年都有一些古生物学者前往二连浩特求解关于恐龙的种种谜团。

      作为恐龙研究重镇,二连浩特市政府在向专家、学者提供研究便利的同时,更加注重化石保护,如投资建设化石保护和展示场馆,由专业人员定期对暴露出的化石及地层加固、清理和修复。

      走进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恐龙化石埋藏馆,只见半米厚的堆积层上,数不清的大小恐龙骨骼化石相互叠压、混杂,俨然一番“恐龙墓地”的景象。

      内蒙古资深的地质古生物专家谭琳分析认为,这些恐龙也许毁灭于白垩纪晚期突发的自然灾害,比如发生大洪水,恐龙被冲到湖泊内,大量尸体在短时间内快速沉积下来,形成众多体形不同、成年体和幼年体、肉食类和植食类恐龙混杂的局面。这种猜测有待进一步证实。

      地质公园讲解员说,去年9月至10月,古生物专家在这里进行了化石挖掘、修复,使近半个展坑的化石全部凸显于地面。今年6月起,专家们又对化石进行 深度 修复和打胶保护,使化石表面呈现出原有的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