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5位大学生的坚强母亲——隋玉霞
母爱的真谛不在于给孩子多少零花钱,买多少高档的服装,提供多么优越的生活环境,而是在于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孩子树立一个恰当的人生目标,还要以身作则,以高尚的人格去影响、熏陶孩子。30年来,隋玉霞——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她就是这样做的。
小处着手教育孩子学会做人
隋玉霞有五个儿女,她说:“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具有独立人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要求和希望。当然,培养教育出一个好孩子,不仅需要家长有很强的责任心,还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方法。”在她看来,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她就教育他们认真做事,善待他人,学会感恩。每当孩子们提出不正当的要求,她都坚决拒绝,使他们从小就知道凡是不合理的要求,用什么方法也不能达到满足。孩子们喜欢吃的小食品,无论她是否喜欢,总是让孩子们先给她尝尝,然后自己再吃,从小就养成了先人后己的品德。在培养孩子节俭习惯方面,大女儿穿过的衣服小的女儿穿,其中大部分是别人家孩子穿过的旧衣服。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们犯过的小错误,她每次都认真对待,给予适当的惩戒和教导,使其认识到错误所在。
自强不息勇做孩子的典范
从最小的儿子出生后,家里的生活开始慢慢地走下滑路。债务缠身、婆婆病重、孩子年幼……而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家里仅有的几亩维持生计的土地完全满足不了一家8口人的开销。为了生活,她不得不开始为生计而奔波。帮人卖东西、去工地上做小工、去饭店当服务员、到别人家去做保姆、甚至去垃圾桶里捡拾别人不要的东西。由于长期的劳累,在一次回家途中她被一辆车撞坏了腿部,为了省下住院的费用她不顾医生要求偷偷跑回了家,可也因此造成了腿部的残疾。没过多久,她的丈夫突患脑血栓由于没有足够的钱去看病延误了治疗,留下了后遗症丧失了劳动能力。上有年迈的婆婆要赡养、下有幼小的孩子要吃饭上学、体弱的丈夫需要看病治疗。这一切都压在这个柔弱的女子身上。
许多人都说:这个家快要散了。是啊,没有什么生计来源,有的只是老弱病残几口人,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还怎么活下去呢?就在别人这么认为的时候,她却做了一个常人看起来很疯狂的举动。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拉着病重的丈夫在雪地上练习走路。回来后给孩子做饭,然后自己去工作挣钱。虽然苦、虽然累,但是她认为这一切都值得。
当年幼的孩子为了给她买一瓶药偷偷将午餐钱攒下而在课堂饿晕,当她在孩子的书包里看到同学写的那张“没交学费的人应该站到后面去听课”的纸条,当她的大女儿因为疾病的原因放弃学业,躺在床上充满无助和渴望的眼神望着她,她的心很痛。于是在某一个夜里她写了一句话贴在了家里的墙上:即使生活给了我们1000个理由去哭,我们也有1001个理由去笑。
有人说: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莫过于母亲的呼唤,世界上最熟悉的语言莫过于母亲的叮咛。她用她的实践诠释了母爱的伟大。她的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大女儿考取了北方职业学院;二女儿以高考成绩位居内蒙古前五十名的好成绩考取了北京语言大学;三女儿以超出重点线的分数考取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四女儿考取了内蒙古科技大学;小儿子考取了内蒙古大学。一家五个孩子五个大学生。
隋玉霞是一个一生经受了很多磨难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她的生命历程中,她完成了所有角色该承担的责任。回顾30年的教子经历,她用全部的爱诠释了天下最美母亲。
[责任编辑 张睿 ]